厚積高質量發展人才動能
本報西寧訊 (通訊員 青組)“‘崑崙英才卡’既是榮譽更是責任。這張承載着省委省政府關心關愛的卡片,不僅是對廣大人才過往成績的認可,更是激勵我們紮根青海、奉獻高原的殷切期許。我將用專業知識更好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在傳承與創新中貢獻自己的力量!”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潘彤在接受頒卡時激動地說。日前,青海省“崑崙英才卡”首發儀式在西寧舉行,首批399名高層次人才獲得“崑崙英才卡”。
近年來,青海堅持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爲契機,緊緊圍繞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和綠色算電協同發展人才需求,突出“擴容、蓄能、釋能”同步推進,全方位做好人才引進、培養、服務、評價、激勵文章,爲現代化新青海建設提供源源不斷人才支撐。
聚焦全省人才總量偏小等突出問題,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集中引才與分頭引才相結合方式,創新推進“組團式”校園引才工作。2024年,組織208家企事業單位舉辦8場青海專場招聘會、參加5場全國性碩博招聘會,引進優秀應屆畢業生1297名,其中博士172名。連續舉辦六屆“智匯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項目對接會,聚焦綠色算力、生態環保、鹽湖資源綜合開發等領域,柔性引進49名院士、7158名專家,達成合作項目3124個。在省政府駐北京、深圳、上海、西安辦事處設立4個招才引智工作站,搭建宣傳推介的窗口和平臺。建立完善以才引才工作機制,招募143名校園引才大使,作爲求職意願收集者、引才活動組織者、人才政策傳播者。
針對全省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能級相對較低,難以滿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求的實際,深入實施“崑崙英才”行動計劃,優化整合“青海學者”“鄉村振興人才”等9個人才專項,形成以發展需求爲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2016年“崑崙英才·高端創新創業人才”項目實施以來,累計培養本地高層次人才1747名、團隊100個,各類人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570個,解決技術難題804個。加快推進綠色算電協同發展,設立“綠色算力人才計劃”,每年拿出不少於總數30%的指標專門用於評選綠色算力領域急需緊缺人才。2024年遴選支持綠色算力領域高層次人才114名、團隊2個。
聚焦人才創新創業的“大事”和普遍關注的“小事”,紮實推進人才安居工程等舉措,完善19個方面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着力破解制約人才服務和環境優化的體制機制障礙,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制定管理服務辦法,建立“崑崙英才卡”服務機制,提供涵蓋醫療、出行等11個方面25項優待服務。分層分類開展聯繫服務專家活動,定期開展走訪慰問,瞭解專家工作生活情況,聽取專家意見建議,協調解決困難問題。開展以國情考察、健康養生講座、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爲主,考察鄉村發展、生態環保、民生建設等方面內容爲輔的高層次人才療養活動,組織9批(次)201名優秀專家休假療養,進一步激發各類人才建設新青海的熱情。
破除束縛人才評價“唯帽子”這一堵點,通過完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職稱評審、開展“帽子”治理等舉措,賦能人才騰出更多時間創新創業。建立“不看時間看業績”考覈管理評價辦法,開闢高層次人才引進和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對直接引進的優秀應屆博士畢業生實行破格職稱評定,在青工作滿1年即可申報認定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508名優秀應屆博士獲聘副高職稱,極大激發了青年人才的科研熱情和創造力。開展“唯帽子”問題治理自查自糾,梳理排查“唯帽子”事項24個並逐項對賬銷號;成立科教界“帽子”治理工作專班,紮實推進“唯帽子”問題治理工作,實現“帽子”減量增效。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並舉,實施知名專家舉薦制,2020年以來,72名青年人才、9個創新創業團隊通過12名專家舉薦入選省級人才計劃,從業績、貢獻等方面綜合考覈評價。
爲解決人才後顧之憂,通過優化關心關愛人才措施、評選“伯樂獎”等舉措,切實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爲人才工作優勢。每年分批組織“崑崙英才·高端創新創業人才”項目入選者進行國情省情研修,激勵專家人才矢志愛國奉獻、勇於創新創造。建立專家學者建言資政座談會制度,提升人才的政治榮譽感。出臺《進一步關心關愛專家人才的十條措施》,解決專家人才子女就學難、配偶安置難、住房保障難等問題。對市州及以下有關部門、省直機關所屬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業等在人才開發方面成績突出、人才工作效益顯著的單位進行表彰,12家單位被授予人才工作“伯樂獎”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