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又來“刷存在感”?別慌!教你幾招輕鬆預防
2025年開年,我國發現一起猴痘病毒Ⅰb亞分支聚集性疫情,傳染源爲1位外籍人員,有剛果(金)旅居史。
什麼是猴痘?
猴痘是一種人畜共患病,由猴痘病毒引起,人羣普遍易感,臨牀症狀與天花類似。既往接種過天花疫苗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作用。
猴痘病毒分爲分支Ⅰ型和分支Ⅱ型兩個類型,其中分支Ⅰ型和分支Ⅱ型又可分爲Ⅰa、Ⅰb和Ⅱa、Ⅱb亞分支。在疾病嚴重程度上,分支Ⅰ型病毒感染病例出現皮疹的範圍更廣、數量更多,發生重症和死亡的風險可能更高。
猴痘病毒的傳播方式有哪些?
猴痘病毒是通過直接接觸病例的病變皮膚或黏膜傳播,亦可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及其它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感染傳播。
猴痘的潛伏期及臨牀症狀?
猴痘的潛伏期爲5~21天,多爲6~13天。臨牀表現主要有皮疹、發熱、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以皮疹最爲常見。病例出現症狀後至皮疹結痂自然脫落並形成新皮膚前具有傳染性。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猴痘?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瞭解猴痘防控知識,增強自我防護意識,減少高危行爲,降低傳播風險。
日常生活中不接觸野生或者來歷不明的齧齒類動物、猴和猿等靈長類動物。
前往猴痘流行地區,應提前瞭解目的地猴痘疫情情況,做好個人防護,避免與當地野生動物接觸,避免與猴痘患者或有可疑症狀者密切接觸。
遵守國家出入境管理相關規定,配合做好出入境檢疫檢測。
濟南市疾控中心提醒,從猴痘流行地區回國(入境)的人員,如接觸過猴痘患者或出現發熱、頭痛、背痛、肌痛、淋巴結腫大、皮疹和黏膜疹等症狀,入境時應主動向海關申報,配合海關工作人員按規定程序落實醫學檢疫措施。其他人員入境後應開展自我健康監測,若出現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症狀要及時就醫,主動告知醫務人員猴痘流行地區旅居史。
(大衆新聞·農村大衆記者 房孝鈺 通訊員 尹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