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仁:支持石崇良部長補充保費改革方向 但政策須兼顧配套與公平

衛福部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政策大轉彎,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6日表示,他支持衛福部部長石崇良推動補充保費改革的方向,認爲這是健保永續的必要之舉,但政策必須兼顧配套與公平,才能真正落實社會互助與共榮的精神。

洪子仁指出,臺灣健保支出不斷增加,若要制度長久運作,收入面也需同步思考。目前的健保收入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一般薪資所得,二是政府預算撥補,三是補充保費。現階段調整補充保費,目的是讓「錢賺錢」的收入貢獻更多,藉此減少對薪資族羣的壓力。「簡單說,就是資本利得者多繳一點,幫助年輕上班族,延緩一般保費調漲的時間。」

他指出,現行補充保費主要針對租金、利息與股息等非薪資所得課徵。這些收入者多屬經濟條件較佳的族羣,例如戰後嬰兒潮世代或存股族,負擔能力相對充裕。「這羣人多繳一點點,對他們是九牛一毛,但對健保財務可增加約200億元收入。」

不過,洪子仁也提醒,政策必須兼顧弱勢與中低收入者。他建議,應同時調降「兼差族」的補充保費匯率,例如Uber司機、打工族或其他兼職青年,這些人爲了養家餬口打多份工,不應與投資族羣被同等對待。

在公平性上,洪子仁指出,現行「一刀切」的設計確實存在不合理之處,匯率一致、上限1,000萬元,導致領鉅額股息的富人與剛超過2萬元利息的小資族繳一樣稅率,他建議未來可考慮採分級匯率,或針對不同所得級距調整比例,讓負擔能力強者繳得更多。

最後,洪子仁提醒,目前的健保補充保費並未將土地與房屋交易、遺產贈與等非薪資所得納入範圍,他表示支持補充保費調整,但前提是要公平、有配套。讓錢賺錢的人多負擔一些,讓打零工、兼差的年輕人減輕負擔,這樣健保才走得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