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美凱龍創始人車建興被立案調查,建發系董事長代行總經理一職,美凱龍連續兩年業績急速下滑拖累建發數十億

繼今年4月居然之家實控人汪林朋被留置立案後,家居圈再起波瀾,又一行業大佬被曝出事。近日,上市公司美凱龍發佈公告,車建興被立案調查並實施留置措施。

廈門國企建發股份收購美凱龍後,紅星美凱龍創始人車建興退居董事及總經理。“目前公司董事會運作正常,控制權未發生變化。爲保證日常經營工作順利進行,董事長李玉鵬在此期間代行總經理全部職責。”美凱龍在公告中稱。

在建發股份收購美凱龍的第一年(2023年),美凱龍就由盈轉虧,之後繼續虧損,兩年淨虧損達52億元。由於被並表,美凱龍對建發股份2024年的賬面造成了-9.03 億元的淨虧損;建發股份2024年度供應鏈和房地產分部仍維持了正向利潤,僅家居商場運營業務分部出現淨虧損。

《鳳凰WEEKLY地產》以投資人身份詢問建發股份車建興被留置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得到回覆:“現在美凱龍都是我們自己在做,對美凱龍都沒什麼影響,對建發股份更不會有什麼影響。”

美凱龍“多事之秋”

美凱龍在公告中稱:“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接到公司董事車建興家屬通知,近日收到雲南省監察委員會電話通知,對車建興立案調查並實施留置措施。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任何書面形式《留置通知書》《立案通知書》,亦未收到雲南省監察委員會需要協助調查或提供任何資料的要求。”

“現在我們的信息也只有公告內容。”紅星美凱龍方面對《鳳凰WEEKLY地產》回覆。

車建興即將年滿60歲,江蘇常州人,上世紀80年代起步於地方建材市場。根據車建興的自述,1986年,20歲的他在常州創辦了自己的傢俱手工作坊,創業資金來自於向姨夫借的600元。2年後,傢俱門市部變成了1000多平米的傢俱城。最早,車建興採用的是“前店後廠”模式。1996年,車建興捨棄傢俱工廠,專心經營傢俱城,從生產商轉型爲渠道商,通過收取入駐品牌商的租金來盈利。2000年,首個“紅星美凱龍”品牌家居裝飾及傢俱商場面世。

2023年8月,紅星美凱龍“賣身”給建發股份,車建興火速交出紅星美凱龍董事長一位,改由當時的建發集團總經理鄭永達出任。今年3月,又改由1989年出生的建發股份監事李玉鵬接任董事長。直到近日車建興被留置,總經理一職由董事長李玉鵬代行。

2018年和2023年是紅星美凱龍在資本市場的兩個關鍵節點。前一個節點裡,美凱龍剛剛完成A+H股的上市架構,被譽爲“中國家居第一股”,不久之後阿里全額認購美凱龍43.59億元的可轉債,成爲其戰略投資者。一年之後,也就是2019年,車建興之女與諾貝爾瓷磚創始人駱水根之子成婚,豪門聯姻,一時風光無兩。

2023年則是昔日家居大佬隕落之年,疫情期間的資金流動性問題導致美凱龍出售多項資產以回籠現金,但仍難擋債務。當年8月,車建興把29.95%股份以62.86億元的對價賣給建發股份,美凱龍正式易主,建發股份在收購時明確表示“不涉及債務安排”。

就在美凱龍“賣身”的前2個月,即2023年6月30日,美凱龍的執行總裁高爽被逮捕,案由爲“涉嫌職務侵佔罪”。今年3月24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謝某、高某職務侵佔罪二審刑事裁定書》,裁定書顯示,高爽在重慶璧山的紅星美凱龍投資項目中,通過虛增服務費侵佔該公司349.3萬元。案發後,高爽本人認罪認罰,全額退賠該公司經濟損失,獲得諒解,被從輕處罰。高爽二審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並處罰金二十萬元。

兩年淨虧損超50億

無論是美凱龍還是建發股份方面,均表示車建興的個人情況並不會對上市公司造成任何影響。從時間線來看,車建興的退出,是美凱龍業績極速下滑的起點。

建發股份入主美凱龍時,根據當時的財報,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紅星美凱龍有息負債約爲275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爲67.5億元,貨幣現金僅有36.7億元,當時歸母淨利潤已出現虧損,爲-5.5億元。到了2023年度結束,美凱龍的總淨虧損達到22億,同比減少306%。2024年,美凱龍繼續大額虧損,過去兩年總淨虧損達52億元。

由於取得了控制權,美凱龍被並表進建發股份,建發股份業績被明顯拖累。

2024年建發股份年報顯示,雖然美凱龍商場租賃及運營業務的營業利潤超4億元,但美凱龍實現的歸母淨利潤爲-30.46 億元,美凱龍爲建發股份貢獻的歸母淨利潤爲-9.03 億元。原因是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和信用減值準備、調整投資性房地產項目帶來的公允價值下降,以及由於停止部分回報率不及預期項目等原因產生的營業外支出,以上四項合計金額爲33.90億元,

今年2月,紅星美凱龍和車建興還因因財務造假一同被罰。根據財政部2025年2月8日發佈的財會監督檢查公告,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因對所屬兩家子公司資產會計覈算錯誤,被認定存在財務問題。

具體的出錯內容是“將部分不符合投資性房地產確認條件的資產錯誤地確認爲投資性房地產”,財務出錯導致美凱龍2022年合併財務報表上多計算了24.75億元的投資性房地產,同時還有遞延所得稅負債4.06億元、年初未分配利潤14.26億元、所得稅費用5615.56萬元、公允價值變動損益2.25億元。另一方面,少計算了固定資產8.52億元、累計折舊4.06億元、主營業務成本2886.52萬元 。

也就是說,在建發股份收購前,美凱龍出現了賬面作假。

從過去兩年的業績來看,當時62.86億元收購美凱龍的行爲是否合理?《鳳凰WEEKLY地產》以投資者的身份詢問建發股份證券部,得到的回覆是:“不是說我們接手後開始虧損,當時已經有業績下滑的趨勢,我們在那個時間點收購,收購價會比較划算。”當《鳳凰WEEKLY地產》繼續詢問美凱龍什麼時候會結束對建發股份利潤的負面影響時,對方回覆:“不能確定。”

“這兩年行業不好,家居都是在虧損的。”廈門建發一名內部人士對《鳳凰WEEKLY地產》說,“收購美凱龍是有好處的,雙方會有一些業績協同,我們看中美凱龍就是因爲它在全國各大城市都有鋪店,地產和它們的精裝服務可以協同,我們的供應鏈和它們的家居也可以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