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AI算力中心恐列首波納管!網憂供電不穩:AI發展被拖累

鴻海。 路透

鴻海宣佈與輝達(NVIDIA)攜手在臺打造AI算力中心,預計成爲政府新制首批能源納管對象,引發PTT網友熱議。討論焦點圍繞「臺灣是否缺電」、「政府政策是否拖慢AI產業腳步」等議題,留言區充滿對能源政策與AI競爭力的質疑聲浪,有人更直言「不缺電,但也不給你用電」。

根據媒體報導,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宣佈的「AI Factory」超級算力中心,總規模達100MW,遠超能源署修法規範的5MW納管門檻。專家指出,AI訓練與運算耗電量巨大,對電網穩定構成壓力,臺灣若要吸引國際投資,除強化供電品質外,也須完善能源管理制度,以提升能效與韌性。

一名網友在PTT分享新聞並指出,不僅鴻海的420億AI算力中心被列入納管,Google在臺的AI資料中心也可能受影響,暗示政府管制將波及外資與科技巨頭。該貼文引來大量留言,許多網友以諷刺語氣迴應「臺灣不缺電」、「只是不給你用電」,嘲諷政府口徑與實際供電狀況落差。

主流留言普遍認爲,電力問題將成爲AI產業最大瓶頸。有網友感嘆「臺灣在算力戰備競賽缺席」、「韓國核電佔30%,我們還在吵要不要核四」,也有人直批「政策錯誤比貪污更可怕」,認爲能源政策導致企業投資遲滯。另有網友戲稱「AI時代應讓企業自己蓋電廠」、「不缺電只是停電」,反映對供電品質的無奈與不信任。

不過,也有理性網友指出,納管制度有助企業導入節能技術、降低成本,是全球趨勢之一;另有留言強調「AI用電高,必須規範能效標準」,認爲政府應該平衡監管與產業發展。部分網友則延伸至地緣政治與外資信心,指出「新加坡供電穩、法規清楚,纔是AI企業的天堂」。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