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基金會帶13名平均60歲長輩運動、重訓 半年成功挑戰10K馬拉松

王元傑和郭美滿夫妻檔,完成人生首場馬拉松後,養成跑步和體能訓練的運動習慣維持健康。(弘道老人基金會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弘道基金會鼓勵民衆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或場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65歲廖琇宜開心從走路會喘到運動訓練後成功完成人生首場10K馬拉松。(弘道老人基金會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現況調查」發現,65歲以上有4成長者沒有規律運動,爲此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推動「運動實驗計劃」,讓13位平均60歲沒有做過體能重訓、更沒有跑過馬拉松的熟齡者,培養運動習慣,歷經半年循序漸進體能、重量和跑步等訓練後,全員不僅找回流失的肌力,成功完成10K馬拉松挑戰,更一共減重了20公斤,找回健康。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指「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爲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4大危險因子,建議成年人每週必須有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但根據教育部體育署調查發現,65歲以上有4成長者沒有規律運動。

爲讓社區長輩養成爲自己健康負責的運動習慣,除了在東區社會住宅成立全年齡族羣運動空間的「體能實驗室」,也展開一場「爲自己而跑」的運動實驗計劃,讓長輩們挑戰10公里的馬拉松。

65歲長輩廖琇宜從沒有接觸過健身房,但她發現跨坐摩托車、打開寶特瓶瓶蓋的簡單日常動作,都變得吃力,前往體能實驗室接受教練1對1訓練下,在循序漸進的體能、重量訓練後,首次完成10公里馬拉松,現在也不太會腰痠背痛。

61歲王元傑與59歲太太郭美滿每週固定到「體能實驗室」進行體能、重量訓練,夫妻倆也順利完成馬拉松賽事。王元傑分享說,原本有血糖過高、膝蓋疼痛、體重難以控制等問題,讓太太很擔心健康狀況揪他一起運動,真的沒想到經過半年的體能、重量和跑步訓練後,血糖穩定、膝蓋狀況改善,更成功減重10公斤,以前拍照都要縮小腹,現在也不用了。

郭美滿也提及,體能訓練動作已經內化成身體的記憶,很自然地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比如上高鐵放行李到上方行李架上時,會記得手臂要記得靠近耳朵,發力纔會正確,用到正確肌肉才能減少受傷、疼痛機會,自己跟丈夫運動訓練後都很有感。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組長黃聖茹表示,肌少症和肥胖是失能和疾病的兇手,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以及循序漸進鍛鍊心肺與肌力的中等強度運動,都是維持健康的重要根基,這次成功讓13位平均60歲沒有做過體能重訓、更沒有跑過馬拉松的熟齡者,順利找回流失肌力,更全體減重20公斤,讓大家都找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