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不動」問題嚴重!成年人過半數不運動 長者比例低於全球平均
圖爲世壯運,英式橄欖球賽開球。澳洲黃金海岸市長塔特奮力把球傳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國人不動嚴重,衛福部:2023年盼活動人口達141萬。(圖/衛福部)
總統府22日召開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第四次委員會議,衛福部次長周志浩在報告時表示,「國人不動」的情況相當嚴重,希望在2030年,「身體活動」的人口數能夠比2021年增加15%,換算12歲以上應增加141萬身體活動人口。他強調,如果大家都運動,政府可以減少衛生保健支出1至3%。
周志浩指出,根據WHO的報告,即便是低強度的身體活動,還是有莫大益處,像是降低慢性病機率、減少14%總死亡率、預防高血壓、降低糖尿病發生率等。他說,在心理層面,身體活動可以減少焦慮、幫助睡眠,而且提升學習能力、察覺能力,同時減少失智風險。
周志浩說,經濟層面上,如果大家都運動,政府可以減少衛生保健支出1至3%;軍事層面,美國就有1/3年輕人因過度肥胖導致無法服兵役,連帶影響兵力問題。
周志浩說,WHO針對各年齡層都有提供身體活動量的建議,比如兒童和青少年每日至少60分鐘中等至高強度運動,所謂中等強度就是「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還能順暢地對話,但無法唱歌」,高強度則是「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時,無法邊活動,邊跟人輕鬆說話。」
他表示,成人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長者則是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每週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運動。
周志浩指出,「國人不動」的情況相當嚴重,在3大年齡層皆低於WHO標準,所以衛福部將參考WHO提供的四大策略:營造社會氛圍、建構支持性環境、提升人民自主健康意識,以及整合資訊系統,從而提升國人的身體活動。
周志浩表示,國內民衆身體活動不足狀況,較其他國家嚴重許多。2021年統計,12到17歲兒童及青少年有82%身體活動不足,與WHO在2022年統計全球的81%差不多;但18到64歲成人方面有51%,遠低於全球的27.5%;65歲以上長者有64%,低於全球的44%。衛福部目標希望在2030年,「身體活動」的人口數能夠比2021年增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