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中國副行長兼環球市場業務主管李慧寰:突破自我設限,追逐無限可能 她訪談
在中國金融業深化開放、加速創新的浪潮中,外資銀行既是見證者,更是推動者。
作爲恆生中國副行長兼環球市場業務主管,李慧寰深耕金融行業二十餘載,她的職業軌跡不僅折射出中國金融市場的變遷,更詮釋了女性領導者在金融領域的獨特價值。
在“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國際金融報》記者對話李慧寰,聆聽她對職業成長、性別標籤,以及大灣區機遇的深刻思考。
恆生中國副行長兼環球市場業務主管 李慧寰
勇於嘗試 順勢而爲
基層經歷是理解金融生態的必修課。大學畢業後,李慧寰選擇進入一家商業銀行,從最基層做起,先後輾轉分行櫃檯、總行銀行卡部和財資部等部門。
積累了2至3年的工作經驗後,她逐漸萌生了更深的職業追求,開始慢慢思考並探尋自己的發展方向,最終決定遠赴英國,進修投資和金融市場方面的專業。
2005年,李慧寰學成歸國,恰逢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發展的浪潮。她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時代機遇,果斷加入匯豐銀行環球市場部。“當時我覺得外資銀行的金融體系比較成熟,也有很多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李慧寰回憶道。
“勇於嘗試很重要,只有在不斷地嘗試中才能錨定方向,同時磨礪與提升自己的能力。”李慧寰告訴記者,把握機遇、順勢而爲同樣關鍵,將個人的才能與金融市場發展的方向、時代賦予的契機緊密結合,就有可能取得比較好的職業成就。
那麼,在追求職業理想的過程中,該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在李慧寰看來,平衡並不僅僅是時間的簡單分配,場景的靈活切換更加重要。她分享道,在工作中,自己是需要經常拍板的決策者。當迴歸家庭時,她更多地選擇放手,給予家人充分的信任與空間。“只要少挑剔對方的決定和結果,相處也就比較輕鬆自如”。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李慧寰同樣秉持“更多的放手,更少的干預”這一理念。她認爲,多給予孩子作決定和選擇的機會,反而更能有效促進孩子自主性的培養以及責任心的建立。
不因性別而自我設限
在恆生中國,女性員工佔比超過半數。李慧寰觀察到,隨着時代的發展,國內整體的就業環境已呈現出較高的性別包容性,女性在金融機構各級職位中的佔比穩步攀升。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偏見徹底消弭。李慧寰認爲,如果遭遇性別歧視或不合理對待,應當勇敢發聲。更重要的是,女性自身首先要學會打破性別帶來的隱形枷鎖,不因性別標籤而自我設限,束縛發展潛力。
在她看來,職場競爭中,更多的時候不是性別因素,而是性格特徵、知識體系以及專業能力等方面的優勢發揮着決定性作用。
“就我個人而言,會更加註重邏輯性。身邊也有同事反饋說,和我討論問題時會感到一定的壓力,因爲常常被挑戰思路方向和邏輯的合理性。”李慧寰坦言。
對於剛剛踏入金融行業的年輕女性,李慧寰建議,金融行業節奏快、壓力大,在作職業規劃時,首先要考慮自己能否適應。畢竟,行業特性不會因爲個人改變,而是需要自己去積極適應它。
與此同時,不要自我設定框架,把自己侷限在某個固化的點上。李慧寰認爲,金融行業涵蓋廣泛,不同職位有各自獨到之處,年輕人可以大膽嘗試,找到自己最擅長的位置。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也讓自己變得更加全面,之後再爭取更高的職位,這樣一點點進步。
從“跟跑”到“並跑”
深耕行業多年,李慧寰親眼見證了中國金融市場的華麗躍遷。一開始,中國金融市場主要處於向國外學習的階段,但經過這些年的持續發展與不斷完善,如今已形成獨具特色的金融產品體系、完備的市場框架以及配套的制度法規。
從最初的學習借鑑,到後來的吸收融合,再到如今的創新演化,中國金融市場在全球的地位穩步提升。作爲這一進程的親歷者,李慧寰內心滿是信心與自豪。
挑戰也始終未曾消散。李慧寰指出,金融市場不是封閉的孤島,而具有全球性的特質,來自外部的各類因素影響會一直存在,這無疑是擺在每一個金融從業者面前的難題。“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不斷成長與突破,更好地與全球市場接軌,並在全球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這是我們不懈努力的方向”。
近年來,科技的加速更迭爲金融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有力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深刻變革。AI(人工智能)技術、大模型等前沿科技帶來的革新成果,正在給行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對此,李慧寰滿懷期待,堅信未來將有更多令人驚喜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新技術的落地也會給金融行業的崗位帶來不小的衝擊。李慧寰認爲,金融從業者需要認真思考如何適應未來技術的快速更新,在新的技術格局中重新找準適合自己的位置,以應對行業的不斷變化。
助力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
作爲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深度參與者,李慧寰對區域金融互聯互通充滿期待。她表示,大灣區金融服務一體化的推進,離不開內地與香港的密切合作和協調,雙方需要在政策、人員流動、機構合作、科技創新和資金流動等方面加強聯繫,以實現互利共贏的目標。
作爲一家港資銀行,恆生中國將充分發揮內地與香港的聯動優勢,以粵港澳大灣區作爲業務發展的策略重點區域,積極支持、參與跨境金融政策發展。
記者瞭解到,在境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恆生一直積極參與跨市場產品的創新和發展。母行恆生銀行早年已參與滬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認等,推出了首批內地和香港ETF互掛計劃的產品,也是市場首批QFII/R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的參與者。
2019年,恆生中國成爲首家發行“債券通”同業存單的外資銀行。今年2月,母行恆生銀行在離岸回購安排啓動首日完成以“債券通”(北向通)債券爲抵押品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回購交易,併成爲首批參與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安排的銀行,標誌着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持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這些發展過程中,我們深切感受到兩地金融市場的不斷融合與互動。恆生中國也將把握這一機遇,與母行積極聯動、協同發展,共同書寫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的新篇章。”李慧寰說。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作者: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