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4000億夢碎!港交所除牌定案「許家印資產遭凍結」

中國恆大。(圖/翻攝自微博)

曾經被譽爲「宇宙房企」的中國恆大,在經歷長達4年的債務風暴與營運危機後,正式走向資本市場的終章。中國恆大於12日晚間公告表示,已收到香港聯合交易所的通知,因未能在7月28日前達成復牌條件,加上停牌後股票始終未恢復交易,上市委員會根據相關規定決定取消其上市地位。公告中指出,恆大股票的最後交易日訂爲22日,並將於25日上午9時起正式除牌,公司也明確表態不會對此決定提出覆核。

根據《網易新聞》報導,這項消息意味着,曾在2009年風光敲響港交所銅鑼、以「HK03333」登上港股舞臺的恆大,將從此退出資本市場,結束其15年來的上市歷程。

實際上,恆大這場退市風暴的伏筆早在2024年初便已埋下。2024年1月,香港高等法院針對恆大頒佈清算令,公司即刻停牌。安邁顧問清算人杜艾迪(Edward Simon Middleton)與黃詠詩隨即接手處理恆大資產,恆大旗下子公司如天基控股與CEG Holdings(BVI)Limited相繼進入清算程序,並展開對恆大集團的業務與資產調查,嘗試挽回價值返還債權人。但境外債務重組進度遲緩,加上缺乏新資金注入,恆大始終無法符合港交所的復牌指引。

2025年3月,清算人更將創辦人許家印、前妻丁玉梅、前執行長夏海鈞及多家關聯公司共7名被告告上香港高等法院,控訴他們在2018至2020年度財報與2019至2021年中期報告中存在重大失職,要求追討約60億美元的股息與酬金。法院則裁定凍結這些人全球約600億港元資產,並命令全面揭露其名下資產。案件同時涉及恆大地產涉嫌提前確認收入、虛增2019與2020年財報數字的財務造假問題。

回顧恆大的發跡史,2009年11月5日首次掛牌時,創辦人許家印高舉香檳慶祝,收盤價比招股價飆升34.3%,市值突破700億港元,成爲當時港股市值最高的中國民營房企。他以「高負債、高週轉」模式迅速在全中國擴張,並進軍足球、飲用水、文化旅遊、健康產業與農牧等多元領域。2016年,集團更名爲「中國恆大集團」,並啓動迴歸A股的計劃,試圖借殼「深深房A」,引入超過1300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最終失敗並引發後續法律糾紛。

恆大曾在2017年達到高峰,市值一度衝上4000億港元,許家印個人資產飆升至2900億元人民幣,登上胡潤百富榜榜首。

但自2021年爆發流動性危機以來,股價從高點14港元一路崩跌至2022年停牌前的2港元以下,2023年8月復牌後又遭遇股價暴跌,最終2024年1月停牌時只剩0.16港元,市值縮水至僅21.52億港元。

如今,距離當年風光上市整整15年,中國恆大這個曾經在中國地產業界呼風喚雨的巨獸,終究在資本市場謝幕,留下的,是一地債務爛攤與投資者的無限感嘆。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