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曝俄Su-35戰機大罩門 它掀取消訂單內幕震撼軍武市場

俄製蘇(Su)-35戰機的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1位埃及高級軍官近日披露,開羅2018年會取消與俄羅斯簽訂的蘇(Su)-35戰機採購合約,原因在於徹底的技術評估揭露,這款戰機在雷達、電戰系統及引擎效能上的重大缺陷,無法滿足開羅因應現代區域威脅的需求。

綜合外媒3日報導,埃及這決定最初受到美國地緣政治壓力的影響,後來更因蘇-35過時的雷達、脆弱的電戰系統和低效發動機無法滿足埃及的需求而告吹。而這項7月初公開的交易破裂內幕,不僅凸顯了埃及轉向更先進可靠平臺的戰略,也引發了外界對俄羅斯在全球軍火市場地位的質疑。

蘇-35是俄羅斯蘇愷設計局(Sukhoi Design Bureau)研發的4.5代多用途戰機,一度被譽爲莫斯科軍事出口的基石。埃及與俄羅斯2018年簽署了價值20億美元(近578億臺幣)合同,計劃採購24架蘇-35戰機,當時這被視爲俄羅斯在中東的重大勝利。

然而,美國透過「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CAATSA)施壓,加上開羅發現蘇-35的技術缺陷,促使埃及2020年放棄這筆軍購案,這些戰機後來轉給伊朗。而埃及詳細點明蘇-35的缺陷,罕見揭示了它的戰略考量,還有對中東軍事格局的影響。

蘇-35「側衛-E」(Flanker-E)爲雙引擎超機動戰機,在於與如F-15及「飆風」(Rafale)等西方戰機競爭。它採用的兩具土星(Saturn)AL-41F1S引擎,推重比達1.1,具備敏捷的空中纏鬥力。而機上的「雪豹」(Irbis)-E「被動電子掃描陣列」(PESA)雷達,則可偵測400公里內的目標。此外,蘇-35可搭載R-77空對空飛彈及Kh-31反艦飛彈等多種武器。然而,埃及在評估時卻發現,蘇-35缺乏現代空戰所需的關鍵能力。

首先,蘇-35的電戰系統無法有效抵禦敵方雷達及飛彈威脅。埃及官員指出,相關係統在面對當前戰場上日益精密的電子干擾技術時表現不佳,這使蘇-35在如中東這類充滿先進電戰工具的激烈競爭環境中很容易受攻擊。

其次,「雪豹」-E「被動電子掃描陣列」先前雖性能強大,但與西方戰機如F-35或埃及「飆風」戰機搭載的「主動電子掃瞄陣列」(AESA)雷達相比,卻已落後。「被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採用砷化鎵元件,效率較低又容易受干擾,而「主動電子掃瞄陣列」雷達採用氮化鎵技術,具備更優越的目標辨識能力和抗干擾性。而埃及空軍重視先進感測器能力,認爲蘇-35的雷達已無法滿足現代戰爭對態勢感知的要求。

此外,蘇-35的AL-41F1S引擎也有問題,它雖強而有力,但卻會散發高溫,又有明顯的音跡,很容易被紅外線及雷達系統偵測到,影響匿蹤行動中的生存力,而這在中東對抗如以色列F-35I戰機或土耳其「旗手」(Bayraktar)無人機等先進威脅時,格外不利。另一方面,發動機耗油量高,限制了蘇-35的航程及酬載量,與埃及現有F-16戰機的奇異(General Electric,GE)F110發動機相比,效率明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