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要抱國資的大腿?

放手,也許是一種解脫。

李漢朝、李漢榮家族,日前擬放棄對黑芝麻的控制權,或許可以換來一身輕鬆。

在李氏家族掌舵企業近20年裡,這樣的選擇,可能從未在腦海裡泛起。可現實終究殘酷,主力產品黑芝麻糊銷量萎縮,嘗試跨界物流園、電商、新能源等領域後,亦未能出現奇蹟。

當心病越來越重,一步步走到抉擇的關鍵時刻。

據日前披露的信息,李氏家族控制的黑五類集團,計劃將所持上市公司20%股權,轉讓給廣西國資,目前尚處於論證和磋商階段。

抱上國資大腿?

黑芝麻(000716.SZ)擁抱國資再進一步。

8月4日午間,公司公告披露,控股股東黑五類集團,正在籌劃股份轉讓事宜,擬將所持公司約20%股權,轉讓給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旅及大健康行業的國有企業,可能會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

目前,各方正在就具體交易方案、協議等相關事項進行論證和磋商,尚未簽署相關協議。

在此之前,黑芝麻控股股東和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資金、違規擔保案等事發,已被廣西證監局出具警示函。當下選擇國資,未必不是一條出路。

截至今年3月底,黑五類集團直接持有上市公司30.25%股權,李漢朝、李漢榮家族成員及一致行動人,合計擁有47.62%表決權。

李氏家族讓渡上市公司控制權,可能是爲了應對自身的流動性壓力。

據6月18日公告披露,黑五類集團累計質押1.62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1.51%),佔所持股份的71.11%。李漢榮、李漢朝累計質押均爲1050萬股(均佔公司總股本的1.39%),質押率100%。另外,前任董事長韋清文所持 2482.3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29%),已有66.47%質押。

李氏家族掌舵黑芝麻已近20年。2006年,黑五類集團前身廣西南方投資,受讓廣西投資集團所持上市公司2614萬股,加上此前通過受讓、司法拍賣獲得的股份,登上第一大股東的寶座。

跨界上癮

上世紀90年代,黑芝麻糊通過影視劇的“賦能”而家喻戶曉,成爲節禮市場的搶手貨。

糊類食品一直屬於營養補充的範疇,隨着快消品市場產品逐漸豐富,被乳製品替代後,糊類食品在市場上的存在感越來越低。

在市場衝擊之下,糊類、粉類產品的市場熱度不再。2015年,黑芝麻決定跨界轉型。當年,砸下2.56億元收購容州物流園,僅僅過了兩年,就因與食品主業難以協同剝離。

2017年,公司認爲電商平臺會助力食品主業,拿出7億元收購禮多多。未料,禮多多在踩線完成對賭後馬上業績變臉。

儘管如此,這並未能阻止其繼續跨界。2020年,黑芝麻投資約0.66億元,斬獲廣投國醫36.41%股權,後來該投資深陷糾紛,公司不得不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

2021年,公司拿下天臣新能源的控制權。2023年又親自下場投建新能源項目,項目投資規模高達35億元,但隨着新能源電池市場的變化,不久後便暫停投資。

上述這些跨界項目,普遍有着風險大、投入高、回本週期長的特徵,而且,盈利又不太穩定,反而拖累了公司的業績水平。

2021年-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由40.25億元降至30.16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1.09億元、1.40億元。

跨界屢屢碰得鼻青臉腫,黑芝麻才稍稍收斂。近兩年,營收規模徘徊在30億元以下,業績總算扭虧爲盈。2023年至2024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308萬元和7774萬元。

銷量急劇萎縮

黑芝麻糊,原本是廣西街邊巷口隨時沖泡的普通小吃,紙箱廠工人韋清文、歸國華僑李漢朝、李漢榮聯手將這款小吃工業標準化,並推向了全國市場。

上世紀90年代,衝調類產品已經是市場的主流,黑芝麻糊、維維豆奶橫霸一方。直至後來即飲類食品賽道的崛起,黑芝麻糊等產品逐漸感受到市場壓力。

2014年,黑芝麻旗下黑芝麻糊產品銷量達到歷史巔峰,銷量達952.02萬件,隨後逐年下行,2024年銷量僅剩439.47萬件。

黑芝麻糊兼帶食療滋養特徵,在亞健康和銀齡羣體中頗受推崇。近年來,黑芝麻做大產品矩陣,陸續推出黑芝麻露、黑芝麻乳、黑黑乳等。2019年,又推出保健食品貴妃丸和將軍丸。

2016年推出的黑黑乳被公司十分看好,計劃將其打造成大單品,砸下重金贊助深圳衛視、江蘇衛視等綜藝節目,還通過明星的加持廣爲傳播,但最終未打造成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