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首席技師路晨:34歲的他,在“皇冠明珠”上雕琢毫釐匠心
實習生 丁思元 王嘉瑩 生活報記者 劉維娜
在東安民機公司的路晨青年創新工作室內,路晨正在電腦前與團隊人員仔細討論產品研製細節,優化產品的製造工藝。今年34歲的路晨是中國航發哈爾濱東安發動機有限公司高級技能專家,特級技師,工程師。從2013年入職以來,他因個人優異的表現加入了劉加良技能大師工作室,主要負責航空發動機機匣類產品的研製。在該領域深耕多年後,路晨成立了自己的青年創新工作室,並帶領團隊取得了許多突破。多年來,路晨也獲得了很多榮譽:黑龍江省首席技師、黑龍江省青年五四獎章、2024年度“龍江工匠”培育對象、哈爾濱市勞模示範崗等。七月十五日是世界青年技能日,記者對路晨進行了採訪。
初出茅廬的經歷與蛻變
2013年,路晨進入東安工作,成爲了一名加工中心操作工,負責現場操作數控機牀,進行零件加工和參數調整。一年後,因爲在工作中表現突出,且有過多次的技能大賽經驗,路晨被選爲參賽選手代表公司參加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制造團隊挑戰賽全國選拔賽。提到那時的經歷,他還是很激動,“我能夠得到這次機會,感到非常榮幸,希望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鍛鍊,更希望能夠爲公司爭得榮譽。”
經過層層選拔,路晨擁有了進入國家隊的資格。“儘管我已經參加過省市、國家的各種技能大賽,但是世界技能大賽對我來說還是非常有吸引力,就如同‘體育界的奧運會’,當它真正向我伸出橄欖枝的那一刻,我覺得幸福得像是在做夢。”進入國家集訓隊後,路晨認識了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這讓他感受到壓力的同時,也開始更加努力地訓練彌補不足。
“比賽前兩天晚上8點,我在複雜訓練項目上進度有些落後,按常規得5小時才能幹完。可我偏不服輸,給自己定下4小時完工的目標。教練勸我收工休息,我卻堅持重新開工。我發現零件圖繪製、裝夾環節、加工參數等方面都可以優化,於是我整改後從晚上10點重新干起,直到凌晨2點終於成功。通過參加這次比賽,我鍛鍊瞭解決瓶頸難題的思路,增強了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這對我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幫助。”
2017年,路晨因出色的工作表現,加入劉加良大師工作室,後成爲核心成員,取得技師職業資格。“劉師傅作爲首席技能專家,掌握多種設備操作經驗和各種技術難點的解決方案,每一次遇到加工難題,劉師傅都能夠想出優化的解決方法。看着劉師傅攻克瓶頸、突破難題時,當時的我十分敬佩,也想成爲像他一樣的技能大師。於是遇到各種問題時,我都會主動思考、查閱資料、向劉師傅請教,在一次次的鍛鍊中,我成長迅速,後來甚至還能夠幫助同事們解決現場問題。這個過程也讓我充滿信心,向着我的目標繼續努力奮鬥。”提起跟隨劉加良大師學習的時光,路晨向記者回憶道。
爭分奪秒工作成爲常態
航空發動機被譽爲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中國航發東安正是從事航空發動機製造的高科技企業之一。2016年,路晨已經成爲單位數控加工的領頭人,帶領團隊進行了許多高難度的研製任務。提起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任務,路晨向記者回憶道,“那是公司的一個競賽項目,時間很緊張,工區負責生產管理的毛主任對我說,必須保證高效高質完成任務,任務包含有3種複雜機匣的加工,我被安排負責主要關鍵部分,我下定決心全力以赴,不辜負領導對我的信任。其中一種首次研製的機匣,材料難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中還出現毛坯偏移量大、設備侷限等難題,離交付只剩兩天。我組織團隊分析試驗,通過點鑽預加工判斷毛坯偏移,借坐標偏移糾正位置。面對精鏜孔精度難題,經36小時奮戰,成功挽救產品,合格率達100%。在攻克難題過程中,我總結出‘高精空間孔系位置補償解決方案’,既解決當前任務,也爲後續生產提供技術支持。”
對於路晨來說,這樣爭分奪秒地工作已經成爲常態。在日常的數控加工任務裡,他始終帶着嚴謹的態度和攻堅的決心,帶領團隊應對各種技術難題,在一次次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爲航空發動機的製造工作持續貢獻力量。
攻克科研難題 成立創新工作室
近幾年,公司的科研任務繁重,路晨在技術技能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已承擔了百餘種科研產品的生產加工及數控程序編制,在技術方面承擔了重點、難點的機匣首次研製,全程配合指導現場加工生產,均以高效率、高質量完成首次研製任務。
2023年12月,路晨成爲黑龍江省首席技師,成立了“路晨青年創新工作室”,他擔任工作室領銜人,帶領團隊解決“疑難雜症”、科研難題、精益生產等方面的工作。
在航空過硬螺紋的加工與裝配技術方面,因缺乏精確標準,技術難題長期存在。路晨帶領團隊從多個方向深入研究,經過500餘次試驗與數據統計,對航標範圍進行精確分組,明確了參數配比。這一成果使裝配返工率從60%降至10%以下,效率提升1倍,成功攻克了該技術領域十餘年的瓶頸難題。
未來,路晨將帶領工作室的成員繼續深耕智能製造和自動化生產領域,致力於解決現場生產難題,持續圍繞相關技術開展研究與實踐,推動該領域的技術進步與效率提升。
十二年過去,路晨從一名學徒工成長爲一名全國技術能手,這一路的蛻變,離不開他對技術的執着鑽研,更離不開面對難題時那份韌勁。他用雙手打造精品,用智慧攻克難關,爲航空技術領域貢獻成果。未來他也將帶着對技術的堅守與創新,繼續在航空技術領域前行。
來源: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