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品牌集體“啞火”,東風集團半年淨利下跌超九成
近日,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風集團”)發佈盈利預警公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區間爲0.3億元至0.7億元,較2024年同期下降約90%至95%。
公告顯示,業績大幅下滑的主因來自兩個層面,一是合資非豪華品牌市場持續下探。長期以來,合資品牌依託技術壁壘與品牌積澱,在中國汽車市場穩居核心地位,爲東風集團持續貢獻着可觀的銷量與利潤,是集團業績的重要支柱。
然而,隨着市場競爭白熱化與消費需求迭代,這一格局已發生顯著逆轉,合資品牌銷量與利潤雙雙大幅下滑,曾經的“利潤奶牛”淪爲拖累集團整體業績的關鍵。
二是集團爲應對市場競爭,在自主事業領域的研發、品牌建設及渠道拓展投入同比增加。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東風集團在自主事業領域的投入力度持續加碼。
從核心技術研發突破,到品牌形象重塑升級,從渠道網絡廣度拓展,再到市場營銷精準發力,自主業務的全鏈條發展均需鉅額資金支撐。
銷量來看,今年上半年,東風集團累計銷量82.39萬輛,同比下滑14.7%,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20.44萬輛,同比增長33%,但未能抵消傳統燃油車頹勢。核心合資板塊成爲最大拖累,東風日產、東風本田上半年銷量分別下滑23.5%和37.4%,神龍汽車銷量同比減少28.3%。
下滑趨勢其實持續已久。
2024年,東風集團累計銷售汽車189.59萬輛,同比下降9.2%。合資板塊整體承壓明顯,全年銷量110.52萬輛,同比下滑9.2%。其中,東風日產(含英菲尼迪、啓辰)銷量63.12萬輛,同比下降12.7%;東風本田銷量42.82萬輛,降幅達29.2%;神龍汽車銷量6.83萬輛,同比減少15.0%。
相較之下,自主乘用車板塊呈現強勁增長態勢,全年銷量43.89萬輛,同比增長26.4%。
面對行業“淘汰賽”,東風集團也啓動了深度改革,今年6月成立了奕派科技有限公司,整合風神、奕派、納米三大品牌資源。全速推動東風汽車自主乘用車事業的發展。
吳迪攝
7月,集團向嵐圖汽車增資10億元,加速高端新能源品牌發展。然而,研發、渠道建設等投入短期內難以轉化爲利潤,上半年自主事業板塊虧損進一步擴大。
與此同時,備受關注的“東風—長安重組”在6月初宣告暫停,長安汽車通過母公司分立躍升爲一級央企核心,而東風內部反腐風暴仍在深化,2025年已通報多起高管違紀案件,涉及採購、戰略規劃、法務等關鍵崗位。
孫婉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