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純批外埔廚餘二期工程延宕 臺中市府:已提修正計劃

立委何欣純。(何欣純提供)

臺中爆發非洲豬瘟疫情,行政院爲防堵疫情擴散,宣佈全國豬隻禁運禁宰15日並暫停廚餘養豬,但也使臺中廚餘處理量能不足問題浮上臺面。民進黨臺中市長參選人、立委何欣純26日批評,外埔生質能源廠第二期工程延宕長達6年,市府如今才倉促宣佈啓動第二期籌備,「顯然過於遲緩」。

何欣純指出,早在前市長林佳龍任內,就已完成第一期與第二期整體開發規畫,並原預計第二期於2024年上線運作,兩期合計年處理量可達5.4萬公噸,其中約一半可用於廚餘處理。然而市府未依期推動,如今突然爆發疫情,量能不足才緊急尋找掩埋場,造成市民對環境衛生與疾病風險的疑慮與不安。

她強調,面對動物疫病風險,廚餘處理不能只靠單一設施或方式,應採「多元管道並行」,包括學習臺南設置發酵廠模式,並與中興大學等學術單位合作,引入在地技術能量,打造更具彈性的處理體系,以避免政策空窗期再度重演。

市府則迴應,生質園區自2019年啓用以來,每日約處理110公噸生廚餘並轉化爲沼氣發電,截至今年9月底累積發電量已突破1500萬度。針對外界關切的第二期工程,市府表示,ROT廠商已於10月23日送交修正計劃,正依程序審查與籌備,後續將加速推動,以提升處理量能。

何欣純也呼籲,凡是對市民生活真正有利的基礎建設,不論是否顯眼,都應持續推動,「好的政策不該因市長更替而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