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鵬:L3將是AI智駕的iPhone4時刻,拐點會在2025~2027年之間
IT之家 2 月 7 日消息,《晚點 LatePost》採訪到了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何小鵬表示,現在中國還沒有真正的 L3 智駕,都是 L2 高端,只有 L3 級別的智駕才能讓用戶有強需求。
對此,他給出的定義是:用戶百公里接管 1 次左右,可能就是到家停車場接管一次,媒體測試要到 2000 km 接管;第二是用戶的里程面積,每開 1 萬公里,有 90% 完全用自動駕駛開的。
IT之家總結核心觀點如下:
小鵬汽車現在是在從 ICU 往外走的路上。
今天只是小贏,小贏總比死好,但也不夠。
他認爲造車新勢力第一名周銷量至少是 15000 輛,一年能賣 100 萬臺也才過生死線。
MONA M03 春節後二季度推出 Max 版本。
小鵬座艙 AI 今年上車
2025 年 MONA 的高階智駛版本會上車,今天還沒有車企在那個級別實現自動駕駛的威力;同時整個系統,小鵬最起碼有三個巨大的升級,在三個升級之後,能力也許能做到現在的數十倍。
期望 2025 核心就是行穩致遠,2026 要規模有利潤,2027 要全球發展。
期望在 2025 年的某個時候可以做到單季度的盈虧平衡。
小鵬預計到 2027 年底會完成新的組織搭建 —— 橫向、縱向、人才、流程和工具體系的全閉環完成。他希望小鵬可以走向一個真正有體系的全球化科技公司。
小鵬將 AI 汽車拆解爲三個能力 ——AI 能力、三電能力和汽車能力。
2025 年不少於四款車,包括全新車和大改款,到 2026 年還有多款車型。小鵬不會只做三四款,也絕對不會做多車,但每一款車在各自領域要做到細分的精品。
L3 是一個賽點,將會在 2025 年下半年開始;還有一個被很多人低估的賽點 —— 規模地賣車。
他表示大部分實體產業從逆境拉回來一般要 24-36 個月。2015 年前後小米的硬件製造體系出現挑戰;華爲在 2019 年也出現了挑戰,而他們花了 2 年多時間調整。
小鵬過去是“中規模、高研發、高成本”的“精而美”路線,他在2022 年意識到這個路線很難走通。
AI 在汽車上有一個巨大的價值,就是可以通過硬件與軟件的深度整合後整體定價,將成本轉嫁到整車價格中,而不是單獨向用戶收軟件費。
他認爲,賣不好車,就不可能有高研發費;沒有足夠多的研發費,就做不好科技;做不好科技,長期就打不過別人。
接下來要做好的幾件事:1)全球化,一半銷量來自海外,一半銷量來自國內。2)AI 驅動,不光是自動駕駛。3)做好汽車,不僅是汽車,而是出行(包括飛行汽車)。4)產品價格帶從 20 萬-50 萬擴展到 10 萬-50 萬。這是我們過去兩年關於規模、消費趨勢變化、全球化的整體反思。
小鵬要做 AI + 大型硬件,或者 AI + 機器人,兩者要並列,AI 必須與大型硬件結合,才能發揮最大價值。
他認爲隨着大模型的推動,AI 已經從“視覺類、小範圍、泛化的 AI ”進化到“小腦的 AI、大腦的 AI,甚至全局的 AI”。AI 不再侷限於單一功能,而是具備了更復雜的認知和決策能力。
何小鵬還提到自己大學畢業之後被騙的經歷,因爲他長得老實。據稱,他的第一份兼職工是賣電腦的,一個人偷了一部電腦要賣給他,他認爲這臺電腦有問題,最多隻值 100 塊錢,而對方硬要賣一千,最後花了 600 元,拿回去用了 10 分鐘發現它真的只值 100 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