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國空戰揭新頁 印巴無人機大戰首開打

以色列制的長航時「哈洛普」(Harop)自殺式無人機資料照。(美聯社)

印度週四指控巴基斯坦,向印度境內和喀什米爾印度控制區的3座軍事基地投射一波波無人機和飛彈,而伊斯蘭馬巴德迅速加以否認。

BBC新聞網9日報導,巴基斯坦聲稱,才短短几小時,已擊落25架印度無人機,新德里則保持沉默。專家指出,這種針鋒相對的攻擊顯示,雙方數十年宿敵關係進入危險的新階段,雙方不僅交火,還在動盪的邊境線上動用無人武器。隨着華府和其他全球大國力促剋制,當地緊張局勢持續升級,而無人機正悄悄在印巴衝突中揭開新頁。

「印巴衝突正進入一個無人機新時代——由『無形之眼』和無人精準打擊可能決定衝突升級或剋制的時代,」美國海軍戰爭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教授馬蒂塞克(Jahara Matisek)說,「因此,在南亞爭議衝突不斷的天空中,熟練掌握無人機戰術的一方不僅能掌控戰場——還能塑造戰場。」

巴基斯坦說,從週三早上開始,印度空襲和跨境砲火已造成巴國和喀什米爾巴方控制區36人死亡、57人受傷。另一方面,印度軍方報告則說,至少有16名平民在巴基斯坦炮擊中喪生。新德里堅稱,會發動飛彈攻擊,是爲了報復上個月武裝分子在喀什米爾印度控制區的知名避暑勝地「巴哈甘」(Pahalgam)行刑式殺戮印度遊客,導致26人喪生。不過,伊斯蘭馬巴德否認和這次攻擊有任何關聯。

巴基斯坦軍方週四宣佈,已在卡拉奇、拉合爾和拉瓦爾品第等多個城市擊落 25 架印度無人機,據悉它們是以色列製造的「哈洛普」(Harop)無人機。而印度聲稱,包括拉合爾(Lahore)的在內,已摧毀巴基斯坦多個防空雷達和系統,但伊斯蘭馬巴德加以否認。

專家說,印度無人機隊主要由以色列制偵察無人機組成,如 IAI「搜索者」(Searcher)和「蒼鷺」(Heron),還有「哈比」(Harpy)和「哈洛普」等滯空彈藥自殺無人機,既能自主偵察,又能精確打擊。專家說,其中尤其是「哈洛普」,標誌着戰爭轉向精準打擊高價值目標,反映出滯空彈藥在現代衝突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專家說,「蒼鷺」是印度的「高空之眼」,承平時可監控,作戰時可偵測。而IAI「搜索者」Mk II則是爲前線作戰設計,續航力長達 18 小時,航程可達300 公里,而實用升限則爲7,000 米。雖然許多人認爲,印度的作戰無人機數量仍「不多」,但最近新德里與美國達成了一項價值40 億美元(近1,208億臺幣)協議,以採購31 架 MQ-9B「掠奪者」(Predator)無人機。而這款無人機能續航40 小時,用升限達 40,000 英尺,標誌印度打擊力將有重大飛躍。此外,專家說,印度還在開發無人機蜂羣戰術,藉由部署大批小型無人機以壓制並飽和防空系統,讓高價值資產得以突防。

另一方面,拉合爾(Lahore)的防務分析師海德(Ejaz Haider)說,巴基斯坦的無人機隊包括自制和進口系統,「廣泛而多樣化」。他說,巴國有「超過1,000架無人機」,除了自制「飛馬」(Burraq)和「沙帕爾」(Shahpar)無人機外,還有來自中國的彩虹-4和土耳其的「奇襲者」(Akinci)無人機。此外,巴基斯坦已開發滯空彈藥,以加強自身的打擊能力。

海德說,近10年來,巴基斯坦空軍一直積極將無人機納入軍事行動。而關鍵焦點之一,就是發展與有人戰機協同作戰的無人忠誠僚機。而馬蒂塞克認爲,「以色列提供技術援助,還有「哈比」和「哈洛普」無人機,對印度至關重要,而巴基斯坦依賴中國和土耳其平臺,則凸顯了一場持續的軍備競賽。」

雖然印巴最近出動無人機交鋒,標誌着彼此對抗關係的顯著升級,但專家指出,這與俄烏衝突中以無人機爲中心的戰爭顯然不同。在俄烏戰爭中,無人機成爲軍事行動的核心,雙方部署數以千計無人機用以監視、鎖定目標並直接攻擊。

印度防務分析師喬希(Manoj Joshi)說:「在目前的衝突中部署無人機,而不是戰機或重型飛彈彈,代表一種較低層級的軍事選擇。無人機的武裝不如有人駕駛戰機,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種剋制的舉動。然而,如果這只是更廣泛空中行動的前奏,那又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