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公投在即樂觀看待 童子賢:臺灣能源政策有4挑戰

童子賢認爲臺灣政壇仍將尊重民意。王鬱倫攝影

核三重啓公投8月23日投票,朝野認爲執政黨並未放棄非核家園主張,對此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8日表示,保持耐心跟信心,所有政壇決策者都需要回歸民意,若民意支持核電,相信最後會水到渠成,他舉例花式跳水,跳水前要掂腳尖彎下腰再往前跳,現在就是一個漂亮跳水前的準備動作。

童子賢出席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大師論壇擔任與談人,談臺灣能源政策的現實挑戰,他表示,臺灣能源政策面臨挑戰,首先,全球太陽能跟風力發電發展30年,全球綠能發電比15%,臺灣則僅8.9%的風力發電加太陽能發電,挽救不了地球暖化,這就是大家所面對的現實。

在覈電完全廢除後,臺灣潔淨能源發電比降至10~12%,儘管執政黨2016年起大力推動綠能,但8年來綠能發電比發展緩慢,風力與太陽能合計僅8.9%,加上過去兩蔣時代建設的2.5%水力發電及生質能源1.5%加上去勉強超過10%,與原先設定的綠電20%目標差距甚遠。

而目前臺灣煤炭發電比40%,加上天然氣,可以說臺灣將近8成的能源來自石化燃料燃燒發電,廢棄物二氧化碳則直接排放到空氣中,沒有最終處理方法,導致地球暖化,過去100年物種滅絕比過去一萬年更快,這就是臺灣能源政策上很大的挑戰,童子賢表示,2016年執政黨宣佈要發展綠能,綠能帶給大家無窮的希望,結果8年下來進展非常緩慢。

其次,臺灣躲在同溫層不願意去面對的另一個能源現實,是「不斷的喊着我們有其他的解方,比方有朋友很熱心的說,臺灣的地熱發電非常有潛力,但臺灣發展地熱發電30年,目前發電比僅0.01%,日本地熱技術發展更爲發達,但30年來發電比僅0.3%,低的時候0.1%。

第三是臺電的核電發電成本跟購買綠電價格差距高達5元(臺電公佈核能發電成本約每度電1.42元(2024年成本),向民間購買的綠能價格每度6.5元。兩者價差超過5元,所增加的發電成本預算將超過健保跟國防預算。

童子賢指出,臺積電一年耗電量230億度,若每度電價增3元,一年將額外付出超過1000億元電費,當臺積電競爭力天下無敵時,額外付出1000億元雖然痛但仍負擔得起。然而,他也警告,如果全球競爭者提供更經濟實惠的競爭條件,臺灣數十年累積的優勢可能會像土石流一樣緩慢流失。

第四點則是綠電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及政治生態的污染,童子賢直言這是最讓人心痛的,很多地方政治人物競相拿綠能當作牟利的工具,綠能開發因高額利潤導致違法成本(如數十萬罰款)與鉅額利潤(如20年獲利51億元)相比微不足道,形成對罰金不痛不癢的現象,臺灣地狹人稠,缺乏足夠的土地發展大規模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爲達綠能目標,常導致破壞農業用地和水土保持,如高雄發生的51公頃太陽能案場破壞山坡地案例。他因此沉痛呼籲,若綠能會破壞環境,對環境不夠友善,就應該把綠能過度美化的字眼去掉,不應宣稱是綠就能爲所欲爲。

由於臺灣用電成長高峰已經過去,過去十年電力消費量成長僅11.2%,他相信臺灣電力政策若走到正確的路,能源問題並不難解決,臺灣現有核電廠(核一至核四)的場址土地利用率不到40%,仍有空間增設新機組,無需額外破壞土地,高階核廢料即使累積40年,其體積也不會超過一個小巨蛋的空間,可集中管理。相較之下,燃煤和天然氣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入大氣,導致全球暖化和物種滅絕,代價更爲龐大。

他指出,許多國家如法國、英國、瑞典、芬蘭等,在氣候變遷與能源安全考量下,正重新考慮或積極發展核能。瑞典計劃20年內增加12座核電機組,芬蘭已放棄反核政策。美國總統川普也主張應大幅增加核能。瑞士則結合核能(30-37%)和豐沛的水力發電,完全不燒煤炭。

臺灣走向民主化社會後,童子賢指出,最近一年很多媒體都做過核能的民調,有六到七成民衆是清楚表示支持核能,在這樣的民意轉變下,不用悲觀。

童子賢說,執政黨從阿扁時代就反核四,至今20幾年下來,相信很多人轉不過來,但相信很多民衆早轉過來了,賴總統也曾公開談話說過:反核不是民進黨的神主牌,神主牌只有民主跟進步兩個信仰。2011年福島事件導致全球一度有反核聲浪,馬總統時代也封存核四,不過,十幾年下來大家的民意也在轉變,

他表示,對核能重啓公投將舉行,他對於目前的進展看法是樂觀的,但最終還是要透過立法院跟行政院來落實。

童子賢認爲臺灣政壇仍將尊重民意。王鬱倫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