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瓷、鐵鍋技藝 承古創新
汝瓷大師朱文立作品「天青八卦鼎」。圖/本報河南鄭州傳真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看河南」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18日至24日在鄭州舉行。以平頂山、許昌、南陽、駐馬店等地的歷史文化與經濟發展,暨2025豫臺經貿洽談會爲報導主題,一探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
媒體團首站來汝州市的汝瓷博物館,其建築外觀設計採汝瓷經典器型的葵花洗和蓮花溫碗造型,外圍玻璃幕牆綴以冰裂紋窗花,展現汝瓷綽約風姿。汝瓷因產於汝州市而得名,宋朝時形成「汝河兩岸百里景觀,處處爐火連天」榮景,在中華陶瓷史上具重要地位。汝瓷始燒於唐朝,盛名於北宋,後受宋金戰火摧殘,傳世汝瓷極爲罕見,汝官窯列爲北方青瓷之首、五大名窯之冠。其不凡在釉色,肥潤瑩亮,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之說,享「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之譽。
汝州市積極推動汝瓷文化傳承暨產業發展,相關企業有484家,年產值達12億人民幣。擁有汝瓷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59名,其中汝瓷大師朱文立作爲陶瓷界唯一代表,入選大國工匠。宣和坊汝瓷,是專門研究開發、生產銷售汝瓷的高新技術公司,年產汝瓷3百萬件,創造1億人民幣效益,被評爲河南最具影響力的十大陶瓷文創企業。負責人也是汝州市陶瓷協會會長楊雲超表示,汝瓷產業正從傳統手工藝,邁向現代文創的關鍵時刻,既承載千年文化的重任,亦面臨市場發展的現實挑戰。當前正走向經濟規模化的道路上,務必保留傳統工藝的精神,方能走出汝瓷的璀璨。
第二站來到中國鑄鐵鍋之都郟縣,其產業源自西漢,明初具規模,當時百姓爲祈求火頭興旺,建立火神廟,至今保存完整。清朝中期,以廣天鄉爲中心,雷氏家族爲代表。郟縣鐵鍋鑄造技藝工序繁複,涵蓋攪拌沙土、制模、熔鍊、澆注、打磨等,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郟縣鐵鍋鑄造技藝發展至今融合現代科技,承古創新,歷經數次重大技術革新,成就導熱均勻、堅實耐用、密度大、耐腐蝕等優點。
爲了讓鐵鍋產生更大效益,郟縣在下轄的廣闊天地鄉建成現代廚具產業園區,集產品研發、檢測、製造、銷售於一體。「世界鐵鍋看中國,中國鐵鍋看郟縣」,目前,郟縣年產鐵鍋7000餘萬口,佔全大陸鑄鐵鍋生產總量的三分之二,產值18.4億人民幣,是大陸最大的鐵鍋生產基地與集散地,並外銷全球,德、法、英、美、俄等多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