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機場集團技術創新平臺躋身“省字號”

大象新聞記者 夏萍 仝新叢 通訊員 李林

既有類似安檢待檢區旅客人羣密度估計研究一樣的小型科研項目,又有國內民航首個電子貨運試點機場這樣的大型研究應用,一系列創新項目在鄭州機場的落地與推進,不僅爲旅客帶來了更優質的出行體驗,也爲河南民航的智慧發展樹立了標杆。2025年來,河南省科技廳、省發改委先後正式將“河南省智慧機場建設運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企業技術中心”等“省字號”標牌授予河南省機場集團。

近年來,在中豫航空集團的統籌部署下,河南機場集團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完善企業創新生態,切實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科技創新機構建設上,成立了國內首個以企業爲主體、民航主管部門和相關科研院所指導的航空物流前沿領域研究機構——航空物流高質量發展研究院。

2024年,河南機場集團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河實驗室(河南)主任王復明領銜的壩道工程醫院、同濟大學及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共建了“壩道工程醫院民航分院”。在重大科研項目攻關上也有多個突破,比如,以往,航空貨物運輸信息的傳遞如同手工寫信一般緩慢且易出錯,導致運輸效率難以提升。鄭州機場作爲國內首個電子貨運的試點機場,在短短2年內就完成了電子貨運項目的試點工作,給航空物流裝上了 “數字翅膀”,實現了貨物運輸信息的電子化、自動化處理,大大提升了運輸效率。該項目不僅入選國家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並向全國推廣,還在國務院國資委主辦的首屆國企數字場景創新專業賽中榮獲二等獎,科技項目《機場道面高性能瀝青混凝土鋪裝集約化創新技術與工程應用》獲得民航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河南首個輻射RCEP區域的海外貨站已落地吉隆坡。

2024年12月,針對民航國內大型機場航班大面積延誤後的高效復航組織難題,河南機場集團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大學、南通大學聯合申報的民航聯合基金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資助,實現了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立項新突破,科研創新工作再迎里程碑。

2025年3月,經省內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評定,河南機場集團“低冰點超薄磨耗層融雪性能及殘餘壽命估算技術與應用”等三項科技成果分獲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級別評價。

將科研成果逐步轉化爲方便乘客安全、便捷出行的項目,一直是人文機場努力的方向。近年來,河南機場集團以“智慧機場”理念爲引領,加速鄭州機場數字化轉型,自主研發了航站樓旅客密度計量、防人員跑道入侵、中轉旅客登機提醒等22個信息系統,其中包含鄭州機場鳥害防治與環境治理、鄭州機場應急救援處置響應提升等專項研究,這些項目將在幕後爲廣大旅客的出行提供技術保障。

據悉,進入“省字號”技術創新平臺方陣後,河南機場集團技術創新平臺將成爲集高水平工程建設技術人才培養、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和產業高質量服務於一體的綜合創新中心,在當前存續的六十餘項科研創新項目中,多個項目已經開始發揮作用,其他項目逐步進行研究中。

下一步,河南機場集團將依託科技創新平臺的支撐作用,按照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考覈評價指標體系,切實做好科研創新項目的管理工作,以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開創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