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省科學技術獎看河北科技創新進階
4月21日,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石家莊召開,273項(人/組織)獲得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從新型鋯鈦合金到多機遙操作協同安全作業系統,從養老護理智能裝備到花生品種更新換代……展開2024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榜單,一系列聚焦國家戰略和河北發展需求的科研成果不斷涌現,河北省科技創新活力更強,賦能產業動力更足。
■ 獎勵質量進一步提升
2024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中,共形成專利、標準、軟著等各類知識產權2209件,發明專利佔知識產權比重由上年度的44.53%提高到51.47%,國家標準由上年度的30件增加到41件。
“本次獲獎項目中前沿技術密集突破、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了良好的產業化應用和推廣,這說明河北省技術研究實力和成果轉化能力都在提升。”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
開發基於憶阻器的類腦計算芯片,河北大學教授閆小兵團隊用了15年。
傳統計算架構正面臨摩爾定律物理極限,數據處理能效難以滿足人工智能市場爆發的需求。從基礎物理機制出發,閆小兵團隊一步步推演關鍵參數、一點點探索工藝細節,歷經上千次試驗,突破多項關鍵工藝節點,開闢了全新研究路徑,開發出大算力、低成本、低功耗的智能芯片。
手捧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證書,閆小兵說,獲得這一難能可貴的獎項,是一場多年如一日的使命之徵。
統計數據顯示,本次一等獎獲獎項目的平均研究時間是10.05年。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說明,“十年磨一劍”的潛心研究是河北省科技創新的普遍規律。
不僅是類腦計算芯片,本次榜單涌現出一大批高水平科技創新項目,這些項目聚焦“四個面向”,緊貼河北省重點產業,取得了一系列標誌性成果。
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解決了雄安地下“一座城”的定位導航難題,在全國打造了應用樣板;省中醫院針對胃腸黏膜的癌前病變提出病理演變規律,制定診療規範,研發9種專利阻斷方藥,有效逆轉“炎—癌轉化”;燕山大學研製的遙操作系統遠程高精隨動感知技術及設備,實現對作業環境的全面感知和危險環境下智能裝備高臨場感遠程高效安全操控……
創新歸根到底是人才創新。獲獎者中,45歲以下科技人員主持完成的項目96項,佔比35.7%。更多青年走向“舞臺中央”成爲科研生力軍,爲河北省避免人才斷層、優化人才結構注入強勁動能。
■ 京津冀協同創新成效顯著
本次獲獎項目,與外省單位合作完成的共153項,其中,京津冀協同創新項目105項,佔68.63%。一等獎獲獎項目中,有50%的項目是河北省企業、高校與京津合作完成的成果。科學技術合作獎項目中,有10人是京津兩地服務河北省企業的專家,其中4人是科技特派團成員。
獎勵大會現場,河北東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團團長、北京理工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教授孫厚軍,站上河北省科學技術合作獎領獎臺。
自2022年他擔任該公司科技特派團團長以來,在低軌衛星通信、低空經濟無人機組網通信等方面與企業開展廣泛合作,幫助企業開發低軌5G寬帶衛星通信系統用Q/V頻段收發信道設備、小型化高密度天通天鏈北斗導航三模一體化收發組件等,創造經濟效益超2000萬元。
京津科技創新要素密集,是一座創新“富礦”。近年來,河北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行動,強化創新資源優化配置,積極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應和產業轉移,加強與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對接協作,京津冀協同創新成效愈加明顯。
2010年,河北省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整合京津冀優勢資源,圍繞小麥、玉米和馬鈴薯水肥精準高效集約化生產,歷經14年技術攻關,實現理論創新、裝備研發、模式集成與大面積應用的全鏈條發展。“主糧作物水肥精準高效集約化生產關鍵技術裝備研發與應用”項目,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成果在河北及周邊區域近三年累計推廣1015萬畝,節水3.2億立方米。
“去年,全省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破千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目前,省科技廳正圍繞“六鏈五羣”謀劃與京津共建共享產業應用場景,推動京津重大科技成果在河北應用示範和產業化推廣。
■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凸顯
在225項省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中,企業牽頭或參與完成的163項,佔72.44%;工業領域一、二等獎獲獎項目中,企業牽頭完成的42項,佔比51.22%。
君樂寶突破乳酸菌發酵劑的穩態化製備技術,開發高活性發酵劑、功能性發酵乳等14個系列新產品,扭轉乳酸菌菌種、技術與產品受國外壟斷的被動局面;石藥恩必普藥業開發的國內首仿新藥乙磺酸尼達尼布,填補國內肺纖維化領域新藥空白,近三年累計治療超25萬人次,節約用藥成本超25億元……從“要我創新”到“我要創新”,千千萬萬創新企業,正成爲河北科技創新的真正主體。
長期以來,科技成果與被市場接受的商品之間,橫亙着一條技術落地的鴻溝。“加強以企業爲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是提高成果轉化率的有效途徑。”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華北電力大學牛軍峰教授團隊與滄州綠源水處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共同開展的“低碳約束下有機工業廢水碳污協同減排及資源回收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應用於河北省鋼鐵、石化、醫藥等支柱產業,近三年年均處理廢水9540萬立方米,新增銷售額15.04億元。
“科研單位負責研發,企業從市場角度提出需求、參與中試,才能儘快把成果推向市場,最大程度發揮科技的價值。”牛軍峰說。
爲加速融通產學研,近年來,河北省鼓勵由行業龍頭骨幹企業牽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等組成創新聯合體,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打造要素齊備、機制靈活的技術交易服務網絡,暢通創新資源與技術需求對接渠道。
在河北,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支撐產業創新發展的高水平科技成果正加速涌現。(河北日報記者 王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