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塵》書摘/陳水扁迷航之旅 最讓李大維痛苦
李大維(右)候任駐美代表時,與當時總統陳水扁(左)共乘火車至宜蘭進行新內閣閣員訓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編按:
被臺灣媒體稱爲「迷航之旅」的興揚專案,境況不但使人失望,更是我擔任駐美代表期間,一段難以忘卻,令人悲傷、痛苦、屈辱的經歷。
二○○六年五月,陳水扁總統擬出訪巴拉圭、哥斯大黎加,並參加哥國總統阿里亞斯就職典禮。我從四月十日就開始進洽,此趟出訪需過境美國,美方告知,最好在四月二十二日胡錦濤訪美后再提出。因此,我便於二十二日提醒美方同意陳總統過境美國,然而到了四月三十日,還是沒有下文。
五月一日,美東時間上午八點,我再度致電美方國安會高層,對方告訴我已把此案列爲特急件,請小布希總統覈示。兩個半小時後接到回電,美方決定,建議我方往返分別過境檀香山、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我當下詢問是否有轉圜可能?對方告以這是奉最高層覈定的指示,國安會曾經爲我國爭取較好的過境條件,但仍輸掉此次政府部門間的競爭,也坦白表示這次美方承受的壓力很大,因爲在伊朗核問題上,美方亟需中方在聯合國安理會採取合作態度,中方對我國媒體報導即將過境紐約的反應極端、用詞強烈。
美方高層直言 「舊金山不可能」
我再交涉,表示雙方工作階層已經在舊金山做準備工作。「可否再考慮?」對此,該高層直言:「舊金山,不可能!」
上午十一點,我致電美方國務院亞太局,嚴正表示,臺北高層對美方決定必然感到極度失望、無法接受,可否去程過境舊金山,返程在安克拉治技術性停留?對方回以會向上級呈報我方所提建議,但目前並無討論空間。
美方國安會高層告訴我已提醒海德利國安顧問,臺北對此決定會有強烈反應,海德利國安顧問則明白指出,此案由國務卿萊斯主導,他完全無意干預。
當日中午十二點半,亞太局又來電,表示AIT楊甦棣處長已經在第一時間聯繫黃志芳部長、總統府馬永成副秘書長告知美方對本案立場,此行過境檀香山、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的方案是美方的最後決定。
數通電話後,該日下午,我再約晤美方國安會。對方表示,當前是處理伊朗核問題的關鍵時刻。他也告訴我,曾經和小布希總統面商,瞭解伊朗核問題是白宮眼裡第一要務,涉及美國重大利益和整體國際安全顧慮,希望我方不要認爲此次過境決定有懲罰意涵。我隨即提出往例,指出一九九四年李登輝前總統參加哥斯大黎加總統費格雷斯就職典禮,過境檀香山時美方也擔心中方壓力,禁止李前總統入境國土,只允許專機在夏威夷軍用機場過境加油。當時李前總統穿着睡衣接見AIT主席白樂崎,還諷刺說道:「我最好是不要離機門太近,以免不小心跌倒,踩到美國領土。」事後美國國會對此反應強烈,使得柯林頓總統終於同意李前總統到位在美國紐約州的母校康乃爾大學訪問,引起中方軍演、飛彈試射。
伊朗核問題 美國亟需中共合作
該高層表示,這次處理過境案會如此抉擇,純粹考量伊朗核問題甚有可能再次挑起另一次中東戰爭,中方擁有聯合國安理會否決權,這也是國際政治現實。
隔天,我再與國務院亞太局祈錦慕副助卿會面。對方表示陳總統在和楊甦棣處長會晤時神情至爲沮喪,表示無法接受美方建議。他語氣不耐,說這等於拒絕美國的建議。我也正色以對,畢竟這是陳總統就任六年以來最嚴苛的過境條件。
祈錦慕感嘆地說,這次決定並不完全出自中方壓力。二○○五年十一月,小布希總統在日本京都演講時讚揚臺灣的民主成就,隔年一月「終統案」發展、二階段憲改方案,這些都無助美臺領袖間的互信,此次美方的過境決定,可以說是所有因素加總的結果。
我仍不放棄,對他說希望美方在未來一天內可以考慮若干有助加強互信的做法,但是對方僅是低頭不語。
五月三日,外長黃志芳在例行新聞說明會中宣讀五點聲明,大致接納美方建議。再次和國安會高層通電話,對方告訴我,美方對黃志芳部長的五點聲明至感欣慰。
接機途中 收到黃志芳取消電話
下午一點,我抵達機場準備前往安克拉治接機途中,黃志芳部長突然電話指示取消原訂計劃。我即聯繫美方相關人士,包括AIT主席薄瑞光、軍政事務組長萬國成(Gregory K. S. Man),告知對方止步,不用前往。
薄瑞光主席也正在去機場的路上,聽聞消息頗爲不悅,甚至使用粗話,萬國成組長則已經抵達芝加哥,正在等轉機到安克拉治。我也立刻致電國安會、國務院,美方當下決定撤回所有安全相關部署,而國務院發言人也在例行記者會中證實,陳總統此趟不會過境安克拉治。
國務院亞太局祈錦慕副助卿聞訊反應強烈,表示前一晚才和同仁加班到凌晨一點安排過境所需行政細節,認爲我方此番做法無助雙方互信。美方安全單位原本已經抱怨準備時間太過匆促,現在又得緊急撤離,場面一片混亂。
美方事後表示 雙方應該往前看
最後,陳總統一行人選擇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荷蘭阿姆斯特丹降落,供專機短暫停留加油,但並未入境。回程代表團則過境訪問被小布希總統稱爲「流氓政權」(Rogue State)的利比亞,陳總統並與該國總理格達費會晤。專機在返臺前,還短暫停留在與新加坡一海之隔的印尼巴丹島加油。至於臺北方面何以有此戲劇性轉折,就非本人能瞭解。
五月九日,代表團結束哥斯大黎加行程返回臺北時,美方告訴我,雙方應該往前看、向前行,對過去幾天發展未有評論,對臺美關係也不致造成影響,美方唯一的遺憾是未能及早轉達決定給我方。
這段期間,我請教幾位大老級的美國前政府高層。他們告訴我,國務院亞太局工作階層其實針對陳總統過境簽了兩案,第一案是過境舊金山、檀香山,第二案纔是檀香山、安克拉治,國務院除亞太副助卿,其餘成員對兩岸問題了解均有限,也缺乏興趣,加上小布希總統支持度已經跌到只剩三成,必須專心處理伊拉克、伊朗問題,決策較無法從臺灣角度思考。
另一位老朋友則指出,萊斯國務卿並非討厭臺灣,反倒是對中國態度相當強硬。另外,對小布希總統而言,二○○三年陳水扁總統針對隔年總統大選動員,發動防禦性公投使美方產生的不信任感,迄今仍沒有完全消散,所以最後纔會採取國務院亞太局所提的第二案保守意見。
一九七二年,李大維就讀臺大時期,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訪美。圖/李大維提供
華府是李大維外交工作的起點,也是成家、生兒育女的地方。圖爲李大維全家福。圖/李大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