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總裁沈國榮專訪》無人車需求看俏 水牛城設廠 帶動新產業聚落

和大正加速北美佈局,水牛城併購既有廠房,並將帶進多家零件廠進駐,帶來轉機。圖/顏謙隆

美國「在地製造」政策收緊及高關稅壁壘下,和大正加速北美佈局。和大集團總裁沈國榮指出,這是因應客戶要求與地緣政治風險的必然之舉。而和大原訂新墨西哥州設廠進度落後,透過集團之力迅速轉向水牛城併購既有廠房,並將帶進多家零件廠進駐,反而形成全新產業聚落,帶來更有利轉機。

此一應變展現沈國榮多年跨足多元投資的實力與靈活應變能力,更重要是讓和大能快速卡位「在地製造」商機。

此外,儘管電動車崛起後,傳統燃油車零件供應商已再難獲得如過去的訂單量,但沈國榮認爲,自動駕駛技術成熟後,將爲電動車帶來新一波需求爆發。

沈國榮以無人計程車爲例,每公里營運成本可望自2.5美元降至0.3美元;無人卡車車隊6臺僅需3名司機,遠低於傳統的18名。和大已參與跨州卡車專案,供應獨家減速箱與傳動系統,雖仍在測試,但樂觀有望成爲新成長動能。

水牛城新廠正好迎接此契機。廠區佔地132英畝、建築面積近200萬平方英尺,初期規劃14萬平方英尺,未來可擴充至30萬平方英尺。關係企業華豐預計第四季簽約,交廠後修繕並進設備,最快2027年4月投產。

沈國榮表示,廠房設施完整,具備蒸汽、污水處理及儲水池,並保留部分機車與輪胎設備,目前集團也已接獲加拿大橡膠製品廠承租邀約,華豐、健信、邦泰等亦規劃進駐,汽車零件產業園區雛形漸現,將成爲北美重要產業聚落。

另一方面,美國232條款下,汽車零件關稅高達27.5%,鋼鋁更達50%,沈國榮說,雖和大出口品項未直接受衝擊,但客戶承壓明顯。透過水牛城設廠,不僅能整合集團資源,亦可避免高關稅,藉稅負優勢提升競爭力。

沈國榮強調,水牛城廠將重新定義和大全球供應鏈:美國廠專注「大量、單一化」訂單,臺灣廠則轉向「少量多樣」與高精密零件,並騰出產線切入機器人及無人機,同時服務歐亞市場。目前臺灣對美出貨佔比約57%,三至四年後可能降至12%,但隨美國廠產能開出,訂單反增1至2倍,帶動營收爆發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