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椿科技董事長程天縱、副董事長張以升:解缺工 AI+機器人膺重任
和椿科技董事長程天縱(右)、副董事長張以升(左)暢談機器人的整合應用與前景。圖/王德爲
和椿科技董事長程天縱 小檔案
和椿科技副董事長張以升 小檔案
和椿機器人事業版圖佈局
根據內政部7月統計,臺灣距離超高齡社會僅一步之遙,和椿(6215)董事長程天縱表示,和椿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臺灣高齡少子化及缺工的問題,因此,全力發展第二曲線業務,以「AI+機器人」爲核心的解決方案提供者爲定位。
和椿科技成立於1980年,以代理自動化、半導體及電子產業等精密零組件起家,副董事長張以升表示,公司的英文名字爲「Aurotek」,就是自動化「Automation」加上機器人「Robotics」。
結合智能與動能 打造成長第二曲線
2023年程天縱接任董事長後,思考該如何讓這家40多年的老企業再創新局,他決定以機器人業務爲成長第二曲線。他認爲,臺灣社會已邁入高齡、少子化,勢必遇到缺工的問題,提供自動化、機器人等服務,可以爲產業解決問題。張以升觀察,國外所謂的3K(骯髒、吃力、有風險)、4D(骯髒、困難辛苦、危險、疾病預防)等領域,均很難招募到員工。
程天縱認爲「智能與動能的結合,纔是未來產業的剛需」,如複合型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及自駕車等,原本預期2030年~2040年纔會成熟,如今拜AI發展快速,在算力、算法、大型模型及數據均具備的情況下,機器人的「大腦」已真正爆發。然而機器人的發展還要看「小腦」,即模擬數據、訓練及感知規畫執行,並結合自然語言及視覺辨識。
程天縱表示「2025年是人形機器人的元年」,處於誕生期,初期良率低、生產成本高。而專用型機器人(如AMR,自主移動機器人)正處於成長期。
解決客戶痛點 拿最好東西放進拼圖
機器人最基礎的功能,可解決人力缺乏問題,中期來說,可提供流程優化,改變企業工作方法,最終效益則是改變企業的商業模式。
過去和椿代理各種品牌的精密零組件,好比賣各式各樣的饅頭,讓客戶自己挑選,但「其實我們不知道他們爲什麼愛吃」。然而,進入到機器人時代,和椿轉型提供解決方案,程天縱打個比方,「我們現在改賣蛋糕了」,蛋糕要視場景而定,有生日蛋糕、結婚蛋糕,針對不同應用場景,提供不同的設計。
和椿針對客戶的「需求」和「痛點」,提供解決方案,有點像是「拼圖」,根據客戶的需求,拿出最好的東西放在拼圖裡。如果最後仍有「拼圖的空白」,和椿會投入研發資源,以補足代理產品的不足。
不少產業將掀鉅變 產值想像空間無限大
程天縱說,系統整合商的規格由客戶來定,而解決方案供應商則以「顧問」的身分告訴客戶「我爲什麼要提供這個方案」。
機器人初期應用情境會先在結構化環境中,例如工廠等,未來會走進家庭。這種改變,會推動許多產業出現大變革及骨牌效應。最先影響的是家電業,試想,機器人普及後,幾乎所有的家電都需要重新設計,朝向模組化、堆疊來進行。接下來,營造產業也要因應改變,甚至於廣告商,未來廣告投放對象未必是人類,可能是AI機器人,整個產業的變化,想像空間無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