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行業觀察:上海高質量發展研討;常州技術需求發佈
我國合成生物學領域持續展現強勁發展動能。2025年2月24日至28日,上海召開合成生物學賦能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聚焦技術產業化與區域創新聯動;常州同期發佈合成生物學技術需求項目,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華安證券數據顯示,合成生物學指數單週上漲6.17%,顯著跑贏大盤,凸顯資本市場對行業長期價值的認可。
區域協同創新:產學研融合加速產業化
政策支持與地方實踐雙向發力
上海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強調,合成生物學作爲生物經濟重要引擎,需整合跨領域資源突破技術轉化瓶頸。會議提出構建區域協同創新網絡,推動長三角生物製造產業鏈聯動。常州發佈的技術需求項目聚焦生物基材料、醫藥中間體等細分領域,涵蓋26項企業技術難題,吸引科研機構定向攻關。
資本市場印證行業成長潛力
華安合成生物學指數涵蓋58家上市公司,本週上漲至1531.63點,較2020年基準漲幅超50%。該指數覆蓋化工、醫藥、食品等多個領域,反映出合成生物學技術跨行業滲透的廣度。同期上證綜指與創業板指分別下跌1.72%和4.87%,合成生物板塊逆勢領跑,凸顯資本市場對行業技術突破與政策紅利的信心。
跨區域協作激發創新活力
長三角地區依託產業基礎與科研資源,正探索“需求牽引研發、資本助推轉化”的新型合作模式。例如,上海張江實驗室與常州生物醫藥園區建立聯合中試平臺,加速實驗室成果向規模化生產過渡。此類協作模式有望降低技術產業化風險,形成可複製的區域創新樣本。
技術創新與產業突破:合成生物驅動新質生產力
前沿技術填補理論空白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與上海營養健康所聯合團隊在《細胞》期刊發表重大成果,首次揭示合成菌株抗腫瘤機制。研究通過構建特殊菌株,在結腸癌、黑色素瘤等動物模型中驗證療效,突破傳統細菌療法安全性不足的瓶頸。該成果爲實體瘤治療提供新路徑,併爲精準改造微生物奠定理論基礎。
企業加速佈局產業化落地
億帆醫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其合成生物項目進展順利,預計2025年內投產。該項目聚焦高附加值生物製品,通過工程菌改造提升生產效率。企業端的技術轉化與資本市場的正向反饋形成聯動,推動行業進入“技術突破-資本加持-產業放大”的良性循環。
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綠色轉型
合成生物學在生物製造領域的應用顯著降低能耗與污染。例如,常州某企業通過改造微生物底盤細胞,將傳統化工法生產的丙氨酸轉爲生物發酵工藝,碳排放降低70%。此類案例印證合成生物技術對實現“雙碳”目標的戰略價值,亦爲傳統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槓桿。
(注:本文數據及案例均基於公開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