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賦能未來產業 武漢謀劃超大城市現代農業的彎道超車

4月28日,一場以“未來農業發展趨勢”爲主題的前瞻性學術交流暨未來食品科普活動在武漢舉辦。本次活動由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發展協會、武漢農學會共同主辦,吸引了來自武漢的100餘位農業科技工作者、企業代表及“三農”工作者參會,旨在通過前沿學術交流,探討合成生物技術如何助力武漢應對環境挑戰、優化食品供應鏈,爲武漢打造超大城市農業農村現代化樣板注入科技動能。

在學術交流環節,多肽產業集團陳棟樑博士說,合成生物技術通過基因編輯、代謝通路設計等手段,正在重塑農業生產範式。

在生物經濟革命浪潮中,合成生物學正以顛覆性技術重塑全球產業格局,全球主要經濟體正展開一場關乎未來產業主導權的戰略博弈。未來食品合成生物技術是利用合成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對生物體進行設計、改造和合成,以生產出具有特定功能和品質的食品。該技術可以繞過傳統農業生產過程,將農業從“靠天吃飯”逆轉到可控生產,解決農業土壤退化、氣候依賴、水資源可持續性挑戰及環境污染等問題,實現食品的高效、可控生產。

面對超大城市土地資源有限、農產品需求旺盛的挑戰,合成生物技術是破解矛盾的關鍵變量。武漢作爲華中地區農業科技高地,武漢在未來食品合成生物技術領域已經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中國農谷(屈家嶺)未來食品創新研究院、中國肽益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科研團隊致力於利用合成生物技術改造微生物和植物幹細胞技術等可生產各種藥食同源中藥、蔬菜,新型生物肥料和生物農藥,減少化學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對環境的污染。

提高公衆對未來食品合成生物技術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是推動該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爲消除公衆對合成生物技術的認知誤區,活動還普及了合成生物在提升食品品質與安全性,增加食品中的營養成分的獨特優勢。

據悉,合成生物技術爲功能性食品的開發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通過對微生物和細胞的改造,可以生產出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成分,如益生菌、生物活性肽、特殊功能的糖和脂肪等。這些功能性食品成分可以調節人體的生理功能,預防和治療疾病,爲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作爲本次報告會主辦方,武漢農學會近年來在推動農業科技前沿佈局中發揮關鍵作用。武漢農學會、農業科普工作室負責人鄧子新院士表示,此次學術交流會釋放了未來農業變革的強烈信號,武漢正以合成生物技術爲突破口,加速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產業應用”創新閉環,下一步,武漢農學會將聚焦合成生物技術、智慧農業等領域,持續搭建國際交流橋樑,爲武漢打造超大城市農業現代化樣板貢獻力量。(朱伯華 李桂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