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計劃僅持續一個半月,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夢碎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凱 北京報道
2月13日,本田與日產分別召開董事會,決定撤回雙方於2024年12月23日簽署的諒解備忘錄,並正式終止經營合併談判。這一決定標誌着本田與日產的合併計劃在僅持續一個半月後宣告破裂,未能實現合併成爲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的計劃。
與此同時,本田、日產和三菱三方發佈聯合聲明,宣佈由於本田和日產的合併計劃變動,去年同期簽署的三方合作探討諒解備忘錄也同步解除。這一備忘錄原本旨在推動三方在電動車、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合作探討,但隨着合併計劃的破裂,合作的基礎也隨之瓦解。
據瞭解,自簽署諒解備忘錄以來,雙方管理團隊(包括首席執行官)一直在討論和考慮周圍的市場環境、業務整合目標以及整合後的管理戰略和結構。此外,考慮到業務整合的重要性,日產汽車與本田汽車還與各利益相關者進行認真磋商。
終止合併
本田與日產的合併計劃最初被視爲日本汽車行業應對全球競爭的重要戰略舉措。隨着特斯拉等新興電動汽車製造商的迅速崛起,以及傳統汽車巨頭如豐田和大衆在電動化領域的加速佈局,日本汽車製造商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市場壓力。合併計劃的初衷是通過整合雙方的資源和技術,打造一個規模更大、競爭力更強的汽車集團,以在全球市場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然而,這一計劃在短短一個半月內便宣告失敗,令人唏噓。
業內分析認爲,合併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雙方在合併方式上存在根本性分歧。本田希望掌控日產,使其成爲其子公司,從而在合併後的新集團中佔據絕對主導地位。而日產雖然在某些方面處於劣勢,但在談判中堅持要求平等待遇,不願接受從屬地位。
回顧2024年12月23日,本田與日產宣佈就啓動經營合併談判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雙方計劃聯合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公司,將本田和日產都納入其中,作爲全資子公司的形式存在。隨後,新控股公司將推動上市,屆時本田和日產將退市。如果這一計劃順利實施,這將是繼2021年標緻雪鐵龍(PSA)和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合併組建Stellantis集團之後,全球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合併案,全球第三大車企也將就此誕生。
考慮到本田的市值大約是日產的4倍,且本田的業務規模及財務狀況更爲穩健,按照最初的約定,本田將在新的控股公司中佔據主導地位,新公司的社長將從本田提名的董事中選出。然而,本田似乎並不滿足於這一安排。據消息透露,日產取消與本田合併最主要的原因是,本田改變了原來的設想,不再遵循最初的合作框架,而是有意收購日產100%的股份,使其成爲全資子公司,從而完全掌握日產的管理權,推進業務重組,提高決策效率。
對於本田的提議,日產方面表示強烈反對。日產認爲,本田在協商過程中表現得過於強勢,缺乏對對方的尊重。日產的立場是,雙方應保持平等合作關係,而非一方完全掌控另一方。子公司的提議進一步加深了雙方的隔閡,最終導致合併計劃流產。
這一合併計劃的失敗不僅反映了雙方在企業文化和戰略目標上的差異,也凸顯了在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傳統汽車製造商在尋求合作與整合過程中面臨的複雜挑戰。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則在此前就不看好雙方的合併,其表示:“文化和技術線路差異明顯。日產注重技術創新和全球化佈局,致力於打造前瞻性產品;本田以工程技術和產品質量見長,強調對汽車製造工藝的精益求精。雙方在企業文化和管理風格上存在較大差異。”
將繼續尋求協同效應
儘管合併計劃告吹,本田、日產均表示,將會在“智能和電動汽車時代的戰略伙伴關係框架”內繼續合作。這一決定表明,儘管整合失敗,雙方仍希望通過技術合作和資源共享,共同應對行業變革帶來的挑戰。特別是在電動車和智能化技術領域,雙方的合作有望加速新技術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通過協同創新,日本汽車製造商可以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同時降低研發成本,縮短技術落地的時間。
目前,電動化已成爲全球汽車行業不可逆轉的趨勢,特斯拉的成功已經證明,電動車市場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本田、日產和三菱都在加快電動車型的研發和推廣,以求在全球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本田計劃到2030年將電動車銷量佔比提升至40%,並加大在電池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此外,本田還與通用汽車合作,共同開發下一代電動車平臺,以降低研發成本並加速新車型的推出。
日產則繼續推進其“Nissan NEXT”轉型計劃,專注於提升電動車的市場競爭力,並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推出多款全新電動車型。日產還在積極佈局電池回收和再利用技術,以降低電池成本並提升可持續性。通過與雷諾的合作,日產共享電動車平臺和技術,進一步加速電動車的研發進程。
三菱汽車則致力於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的推廣,並計劃進一步擴大其在東南亞市場的份額。
與此同時,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正在深刻改變汽車行業的格局。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提升了車輛的智能化水平,也爲用戶帶來了全新的出行體驗。據瞭解,本田正在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並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推出具備L3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同時,本田還通過與谷歌等科技公司的合作,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汽車中的應用。
日產則通過與科技公司的合作,推動車聯網技術的落地應用,並計劃將其應用於未來的電動車型中。日產還在開發基於5G技術的智能交通系統,以提升車輛的互聯互通能力。
三菱汽車也在積極探索智能化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在商用車領域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三菱計劃通過與物流公司的合作,推動自動駕駛卡車在特定區域的應用。
汽車分析師徐嘉平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儘管本田與日產的合併計劃未能實現,但日本汽車行業仍有機會通過技術創新和戰略調整,在全球汽車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未來,本田、日產和三菱能否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取得成功,將取決於它們的戰略執行力和市場適應能力。”
責任編輯:李延安 主編:於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