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公共機構垃圾分類 繪就綠色發展新圖景
今年以來,鶴壁市通過建制度、優設施、搞活動、強宣傳等一系列組合拳,在公共機構中成功掀起垃圾分類新風尚,爲全市綠色低碳社會風尚的養成注入了強勁動力。
制度護航,築牢垃圾分類“壓艙石”。鶴壁市深知制度建設是推動垃圾分類工作行穩致遠的關鍵,精心構建起“立法保障——方案指導——年度計劃”的多層次制度體系。《鶴壁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的出臺,從法律層面爲垃圾分類工作戴上“緊箍咒”、立下“軍令狀”;《鶴壁市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結合公共機構實際,明確了目標任務、減量化措施等核心內容;每年制定的年度工作計劃,則讓垃圾分類工作有了清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三層制度環環相扣,爲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工作紮實推進提供了堅實保障。
設施升級,打造垃圾分類投放“便民網”。硬件設施的完善是垃圾分類落地見效的基礎。鶴壁市全面提升公共機構垃圾分類硬件水平,在市直公共機構的辦公室、走廊、樓梯間等區域科學設置分類垃圾桶,在院區合理佈局四分類垃圾亭,實現了公共區域垃圾分類設施100%全覆蓋,讓幹部職工隨時隨地都能便捷地分類投放。尤其在機關食堂,餐廚垃圾處理站的建立堪稱“變廢爲寶”的典範,年處理餐廚垃圾90000公斤,不僅實現了餐廚垃圾就地處理,更將其轉化爲有機肥料,真正讓垃圾“變廢爲寶”。
活動賦能,點燃參與熱情“助推器”。爲讓垃圾分類從“要我做”變爲“我要做”,鶴壁市創新推出系列特色活動。每年開展的綠色兌換活動深受歡迎,幹部職工把廢舊報紙、書本等可回收物按標準兌換成生活用品、綠植等,年均回收可回收物1800公斤,參與兌換人數累計達2000餘人次,讓大家在收穫實惠中主動參與。“達人說”演講比賽更是搭建了交流平臺,基層“分類達人”分享故事、展示成效,以身邊人講身邊事,用榜樣力量帶動形成“人人爭當分類達人”的熱潮。以全市中小學爲主要陣地,開展垃圾分類主題班會、垃圾分類手抄報、舊書利用圖書角等活動,將垃圾分類知識融入校園教育體系,實現“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傳播效應。
宣傳聚力,構建理念普及“傳播帶”。鶴壁市通過多元化宣傳讓垃圾分類理念入腦入心。組織市直幹部職工走進垃圾分類產業園,12批次、1000人次的實地參觀,讓大家直觀瞭解垃圾從投放、收集到處理、再利用的全過程,深刻感受垃圾分類的生態價值。藉助全國節能宣傳週、垃圾分類宣傳週等節點,開展40場主題活動,發放宣傳手冊1萬餘冊,舉辦知識講座24場,開展互動遊戲60次,讓知識普及更接地氣。通過各類媒體鶴壁電視臺、鶴壁日報等媒體發佈信息,發佈垃圾分類信息,鼓勵引導幹部職工和廣大市民成爲垃圾分類的倡導者、引領者、踐行者和傳播者,全方位營造了“人人蔘與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
如今,鶴壁市公共機構已形成“制度健全、設施完善、活動引領、宣傳到位”的垃圾分類工作格局,垃圾分類成爲幹部職工的自覺行動。公共機構的示範引領,正推動綠色低碳理念在淇河大地廣泛傳播,爲鶴壁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描繪出更加美好的綠色圖景。(來源:鶴壁市委宣傳部 作者:肖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