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館陶:創新建立醫療健康文明實踐基地
近年來,河北省館陶縣聚焦基層醫療資源不均衡、羣衆健康意識薄弱等問題,以縣、鄉、村三級醫療資源爲依託,通過“固定陣地+流動服務”雙軌模式,構建了“健康服務+文明實踐”的縣域樣板,率先打造“醫療健康文明實踐基地”“流動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推動健康服務與文明實踐深度融合,累計服務羣衆超13萬人次,形成可複製推廣的基層健康治理經驗,有效提升了羣衆健康素養和基層醫療服務效能。
創新機制,構建三級聯動服務體系。以“陣地流動化、服務精準化”爲原則,建立“1+8+N”服務體系,以縣級醫療健康文明實踐基地爲核心,8個鄉鎮衛生院爲樞紐,N個村級衛生室和流動服務車爲觸角,形成全域覆蓋的服務網絡,並出臺《醫療健康文明實踐基地管理制度》。購置2輛“健康直通車”,配備便攜式醫療設備,定期深入偏遠村莊、學校、企業,開展“新時代流動文明實踐”“家門口問診”等活動,年均流動服務300餘次。
拓展內涵,打造“健康+”文明實踐品牌。定期組建由醫生、護士、志願者組成的“健康宣講團”,推出“健康微課堂”“中醫養生坊”等特色課程,年均開展講座200餘場,覆蓋羣衆3萬餘人。深挖特色志願服務,實施“銀齡敲門行動”,爲失能老人、留守兒童等羣體提供上門體檢、心理疏導;開展文化融合實踐項目,將健康知識融入非遺剪紙、地方戲曲,推廣太極養生保健操等活動,創作《健康館陶三字經》《養生快板書》等作品,以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健康理念。
整合資源,凝聚多元協同發展合力。館陶縣打破部門壁壘,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羣衆共建”的協同模式,聯合衛健、教育部門開展“健康校園”計劃,爲中小學生提供視力篩查、脊柱健康干預;引入醫藥企業資源等社會力量,爲困難羣衆提供免費藥品、手術援助;與高校合作建立實踐基地,吸引醫學專業學生參與志願服務。打造羣衆自治賦能,在行政村成立“健康小組”,培育家庭健康明白人,形成“鄰里互助監測血壓”“健康食譜共享”等微治理模式,全面提高羣衆健康素養。(王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