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癌症,她卻被併發症拖垮!“極致”微創手術提高生活質量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朱諾 記者 張宇)放療作爲癌症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確實爲很多腫瘤患者帶來了很好的治療效果,甚至是腫瘤的治癒。但放療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實現其消滅腫瘤組織同時,對周圍正常組織也帶來了不可逆的損傷,患者在腫瘤治癒後的歲月裡,會長期持續承受放療的副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王阿姨(化姓)是一位宮頸癌患者,5年前在當地醫院做了手術,術後按照方案放療+化療,恢復不錯。正當王阿姨覺得生活漸漸回到了正軌,突然開始出現腹痛、嘔吐的症狀。“不吃飯還好,只要一吃飯肚子就疼得不行。”被疼痛折磨的王阿姨飯也不敢吃了,沒有營養攝入,日漸消瘦,一個多月人就瘦了30多斤,越來越虛弱。

“放療後腸梗阻是常見的放療併發症之一,主要爲不完全性腸梗阻,通常是迴腸和乙狀結腸。”南京市第二醫院胃腸外科王仕琛主任介紹,由於放療後腸道血管損傷,長期慢性腸道缺血,腸道逐漸狹窄甚至堵塞,使得腸道內容物無法正常通過,也就形成了腸梗阻。有患者因長期的慢性缺血也會導致腸管穿孔,形成腸瘻,通常爲直腸陰道瘻、直腸膀胱瘻、迴腸陰道瘻、迴腸膀胱瘻等,這些往往出現在患者放療後的5~10年以後,且有逐漸加劇趨勢。

放療後腸梗阻一旦發生,患者腸道內壓力增加,引起腸壁靜脈迴流障礙,導致腸壁充血水腫,患者會出現反射性嘔吐,引起脫水、低氯低鉀鹼中毒等情況。另外,腸道內的細菌和毒素不能通過正常的腸黏膜屏障,這些物質通過損壞或穿孔的腸壁進入腹腔後,會引起強烈的腹膜刺激和感染——嚴重的腹膜炎和毒血癥是腸梗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阿姨陷入了治療的困境,一方面因無法進食日漸消瘦,另一方面卻無處就醫,“去了好多醫院,都說治不了。”“放療後的腸梗阻腸粘連,開腹手術進不了肚子,創傷極大,也起不到作用。”“不手術維持現狀就是最好的治療。”“現在這種情況,根本耐受不了手術。”焦急的家人四處尋醫,經當地醫院外科主任推薦來到王仕琛主任處就診。

王仕琛主任通過CT和造影對王阿姨的情況進行了評估。專家稱,王阿姨梗阻有多個位置,均因爲腸管受放射線照射後血管受損而出現長期慢性缺血,腸管變細管腔狹窄。再加之長期反覆梗阻後腸管壁增厚進一步加重梗阻。故此類患者早期梗阻往往爲不完全性腸梗阻,表現爲一過性發作性腹痛,通過常規治療(禁食、補液等)後大多會暫時緩解,但梗阻段腸管依然存在,患者梗阻會反覆發作,越來越頻繁、一次比一次嚴重,最終出現營養不良,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這種情況解決問題的出路在手術切除梗阻段腸管,但患者存在手術後的腹腔粘連,加之營養不良,使得常規開放手術風險極大,術後極易出現吻合口瘻、腹腔感染等情況。以前認爲是手術禁區,現在我們通過術前全面評估、糾正營養不良,合理設計微創手術入路,通過“極致”微創手術,儘可能減少手術本身對患者的影響,促進患者術後快速康復。

專家提醒,對於有放療史的患者及其家屬來說,要對放療後腸梗阻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放療後腸梗阻雖然是一種複雜的放療併發症,但並非無法治療。患者和家屬要積極面對,不要因爲出現併發症就放棄治療,要積極處置,儘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達到長期高質量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