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微軟合作法國政府打造「數位聖母院」 精準保存世界遺產

工作人員7月底將聖托馬斯的雕像吊回聖母院尖塔頂端,這是最後一尊被安回原位的使徒雕像,而此雕像面容爲其設計者維奧萊-勒-杜克本人的樣貌。(圖/法新社)

文/陳韻涵輯

新聞故事:微軟(Microsoft)總裁史密斯(Brad Smith)於21日宣佈,微軟正與法國政府合作打造「數位孿生」的巴黎聖母院,不僅能夠保存建築細節資料,還能提供實地與遠端的數位參觀體驗。

矽谷晶片製造商輝達(Nvidia)官網介紹,數位孿生(digital twin)以虛擬方式進行,針對真實世界的實體資產或系統,實際模擬其物理和材質,且具備持續更新的特性。

路透報導,微軟2019年起致力透過數位方式保存世界遺址與歷史事件,項目包括希臘奧林匹亞考古遺址(Ancient Olympia)、法國聖米歇爾山(Mont Saint-Michel),以及紀念二戰諾曼地登陸(Allied Beach Landings in Normandy)80週年等。

2024年,微軟與法國遺址數位化公司「Iconem」合作,完成了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的數位孿生。

史密斯表示,微軟團隊從聖彼得大教堂的經驗中,察覺到數位孿生技術對建築維護的價值。他說:「我們從聖彼得大教堂的工作中學到一件事,數位孿生技術有助支持建築物的持續維護。團隊成員可以捕捉到1公分的精準細節並記錄數位資料,這有助瞭解現實情況,以及它應有的模樣。」

史密斯認爲,「當前的數位孿生技術能創造無比珍貴的數位記錄,我相信這些記錄在未來百年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法國巴黎聖母院(Notre-Dame)是擁有862年曆史的哥德式建築,且是人類歷史上極具藝術與文學價值的建築瑰寶。

法國文豪雨果(Victor Hugo)於1831年以聖母院爲背景創作小說「鐘樓怪人」(The Hunchback of Notre-Dame)的故事背景,這座大教堂因此成爲巴黎乃至法國的象徵,鐘樓怪人主角、在巴黎聖母院敲鐘的駝揹人物卡西莫多(Quasimodo)的故事多次改編爲好萊塢電影、迪士尼動畫及音樂劇。

2019年4月一場大火重創聖母院,經過數年修復,終於在2024年完工並於同年12月重新對外開放。

除了科技公司協助聖母院數位孿生,法國遊戲公司「育碧」(Ubisoft)也曾基於以法國大革命爲背景的遊戲「刺客教條:大革命」(Assassin's Creed Unity),對聖母院進行詳細的數位建模,育碧的數位建模對聖母院的重建工作提供莫大協助。

工作人員7月底將聖托馬斯的雕像吊回聖母院尖塔頂端,這是最後一尊被安回原位的使徒雕像,而此雕像面容爲其設計者維奧萊-勒-杜克本人的樣貌(見圖)。(圖/法新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