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從生存機制演化為驅動力 過度「上癮」成反效果
成癮示意圖。圖/ingimage
文/黃蕙欣
●看歷史/祖先的生存機制 演化中保存優勢
要理解「癮」,就先別把它看作是現代社會的問題,而是要追溯到人類演化的根源。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癮」其實是我們祖先賴以生存的一種重要機制,深深地刻印在我們的基因裡。想像一下,數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生活在充滿挑戰的原始環境中。食物匱乏、資源有限、危險四伏,生存的壓力無處不在。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夠有效率地獲取和利用資源,就成爲生存的關鍵。而「癮」,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生物最早的「癮」可能源於對食物的渴望,在那個年代,食物並不像現在一樣唾手可得,獲取食物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風險。像是許多人喜愛吃炸雞與薯條,但卻不明白爲何自己的身體會對這些高熱量食物充滿渴望?因爲在遠古時代,那些對高熱量食物有着強烈渴望的個體(例如:富含糖分的果實、含脂肪的動物內臟、具有高量蛋白質的甲蟲等),往往能夠攝取到更多的能量,儲存更多的脂肪,從而更好地應對饑荒和惡劣環境的挑戰,這種對高熱量食物的偏好,實際上是一種生存優勢,使得他們更有可能存活下來並繁衍後代。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對特定食物的渴望逐漸演變成一種「驅動力」。這種「驅動力」不僅僅體現在對食物的追求上,也體現在對其他有利於生存和繁衍的資源追求上。這種「驅動力」的生理基礎,是我們大腦中的獎賞機制。當我們獲得了渴望的事物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產生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強化我們的行爲,讓我們更有可能重複這種行爲。
●兩面刃/驅動成長的引擎 過度會有負效果
「癮」也是我們大腦的一種獎賞機制表現,因爲這種獎賞機制不僅僅適用於食物、水源等基本需求,也適用於社交互動、學習新技能等更復雜的行爲。這種「癮」的機制,在人類的演化過程中扮演了雙重角色。
我們可以把癮視爲是驅動成長與連結的引擎,像是驅使祖先不斷地尋找資源,克服困難,從而提高了他們的生存能力和繁衍能力。例如,對狩獵的「癮」讓他們更加熟練地掌握狩獵技巧,對探索的「癮」讓他們發現新的資源和棲息地。如果轉換到現代的生活經驗,你可以藉由下列幾個例子理解。
然而,當這股強大的驅動力失控,或者指向錯誤的對象時,「癮」就會變成可怕的陷阱,帶來傷害與痛苦。像是在現代生活中,有些過度的「癮」也可能帶來負面後果,例如,過度追求高熱量食物可能導致肥胖和相關疾病,過度追求社會地位可能導致競爭和衝突。
總之,「癮」本身的力量是中性的,關鍵在於方向和程度。瞭解「癮」的兩面性,能幫助我們更全面地認識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感知自己在這些事物中所呈現的狀態,是否已經影響了自我的基本生活型態?學會如何駕馭這股力量,讓它成爲我們成長的助力,而非阻礙。
癮的光明面與黑暗面。(製表/黃蕙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