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比髮絲還細!最小奈米提琴 光刻技術重大突破

光刻小提琴不能演奏,但象徵重要科技進展。(圖/BBC)

文/陳韻涵輯

新聞故事:英國羅浮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物理學家近日宣佈,成功使用先進奈米光刻(nanolithography)技術,做出號稱全球最小、比髮絲還細的小提琴。這把小提琴雖然只是一張圖像,無法實際演奏,卻象徵奈米光刻技術的重要突破。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這把微型小提琴長約35微米(μm)、寬13微米,一微米是1公尺的100萬分之一,而人發的直徑介於17微米到180微米之間。

羅浮堡大學物理系系主任凱莉‧莫里森(Kelly Morrison)領導該校博士生奈艾米‧里歐(Naemi Leo)與研究員柯文尼(Arthur Coveney),測試校內新安裝的奈米光刻系統的性能與潛力。

莫里森表示,「我們在過程中學到的許多知識,爲正在進行及日後的研究奠定基礎。這項研究不僅讓團隊更深入瞭解材料性質,也開啓利用光、磁或電等方式探測材料反應的可能性。」

該校的奈米光刻設備「NanoFrazor」採用熱探針掃描光刻技術(thermal scanning probe lithography),透過一個加熱的針尖,精準地在奈米尺度上「書寫」圖案,小提琴的圖樣首先被刻畫於塗有兩層光阻劑的晶片表面,蝕刻後,光阻劑的底層溶解,留下小提琴形狀的凹槽。

隨後,研究人員在小提琴形狀的凹槽上鍍一層薄鉑,再以丙酮清洗去除殘餘材料,即爲成品。整體制作流程約需3小時,但研究團隊實際花費數月時間不斷調整與測試,才達成精確且穩定的製作方式。莫里森說:「這個系統讓我們在實驗設計上,具備空前的靈活度與掌控力。」

羅浮堡大學聲明澄清,這把微型小提琴只是一張圖像,並非一件可演奏的樂器,且未獲官方認證爲「全球最小」的小提琴,但其象徵意義不言而喻。校方強調,此次實驗的重點並非樂器本身,而是透過這個迷你樂器展示奈米技術的精密與潛力。這項技術未來將廣泛應用於探測奈米材料、提升電腦計算效率,以及開發新型能源裝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