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這波操作,簡直把各地都整懵了。

杭州這城市,最近那是火得一塌糊塗,簡直要把各地都逼瘋了!你說說,它咋就這麼能耐呢?

先說這“六小龍”, DeepSeek、宇樹科技、遊戲科學這些名字,聽起來就像是從科幻片裡跑出來的,結果人家都是在杭州紮根的。這些科技新貴,一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創新不斷,直接成了暴打硅谷的“東方神秘力量”。杭州呢,也是不含糊,直接在《浙江日報》上炫耀起了自家的“創新寶貝”,那叫一個得意。

這下可好,廣州先坐不住了。心裡那個嘀咕啊:DeepSeek的創始人樑文峰、Kimi的楊植麟,還有人工智能大牛何愷明,都是咱廣東的娃,咋就全被杭州拐跑了呢?廣州開始自我反省:經濟是發達,創新氛圍也還行,但基礎科學、原始創新這塊,咋就差點意思呢?歸根到底,還是缺了那麼一股子長期主義的勁兒。

深圳、武漢、上海一看,廣州都急了,咱也得跟上啊,於是紛紛加入了反思大軍。但要說反思得最狠的,還得數南京。這傢伙,短短几天,自媒體上全是討論南京爲啥沒整出“杭州六小龍”的。從產業環境到政府服務,從創新基因到城市文化,那是恨不得把自己扒拉個底朝天。

你說南京和杭州,地理位置近,高鐵一小時就到,但經濟實力那可不是一個級別的。杭州GDP佔全省四分之一,南京看了都得眼紅。可南京就是不服啊,非要跟杭州較勁,還公開質問自己哪兒不如人家。有人說南京這是用力過猛,但我覺得,南京這是想打破常規,找點刺激呢!

南京心裡那個憋屈啊:咱有53所高校,13所雙一流,院士、科研平臺一大堆,全球科研城市排名第五,咋就搞不出個像樣的科技企業呢?原因嘛,說白了就是城市定位不同。杭州是服務型城市,南京是研究型城市。杭州的教授忙着找市場、開公司,南京的教授呢,還在那兒啃書本、拿課題。

再說了,南京的科技補貼也不少,但大部分都進了大企業的腰包,小微科技企業想哭都哭不出來。再看看杭州,到處都是衆創空間、創新咖啡,那氛圍,絕了!高端人才也是,南京那麼多雙一流大學,結果人工智能企業50強裡一個都沒,人才都跑杭州去了。

南京啊南京,你這是咋回事呢?其實吧,南京也不是不努力,它也在反思,爲啥錯過了互聯網電商這波大潮。但南京的區位和文化基因決定了它偏體制、偏傳統,這是它的歷史使命。不是說南京就得跟着別人屁股後面跑,搞網紅經濟、搞AI。南京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長板要發揮。

但南京這次跟杭州較勁,也不是真的要趕上杭州,搞出個“南京七小龍八小蛇”。它是想擺脫路徑依賴,提升創業容錯率,趕上新質生產力這班車。就像營商大會上說的那樣,南京要發揮自己的長板優勢,彌補短板,讓城市氛圍更寬容、更包容民營力量、更注重小微企業。

所以說啊,杭州這波操作,真是把各地都整懵了。但南京這事兒也告訴我們:別光看着人家好,自己也得找找問題,躬身破局,敢爲人先!這不,南京江北新區那家年輕科技企業,剛研發出全球最薄的柔性電池,厲害着呢!南京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