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錢塘:愛殘助殘工作新實踐 基層“殘健共融”聚人心
夏日炎炎,杭州市錢塘區義蓬街道倉北村黨羣服務中心內,一場別開生面的“殘健同行”文體活動熱鬧開展,殘疾人與健全人兩兩結對參與遊戲,生動的一幕成爲錢塘區基層愛殘助殘工作創新實踐的鮮活寫照。近年來,錢塘區以倉北村等多個村社爲試點,探索“殘健共融+精準服務”特色模式,讓殘疾人在社會大家庭中收穫了滿滿的溫暖與尊重。
“以前孩子總不願意出門,今天和小夥伴一起玩得特別開心,還交到了新朋友!” 活動現場,一名殘疾兒童家長的話語道出了衆多家庭的心聲。倉北村打破傳統幫扶模式,將文化大禮堂打造成愛與溫暖的匯聚地,通過精心設計的互動項目,讓殘疾人與健全人在共同參與中增進理解。
夾玻璃珠遊戲成爲殘健互助的最佳註腳。面對肢體協調性不足導致玻璃珠頻頻滑落的困境,健全搭檔耐心調整節奏,用鼓勵話語緩解同伴緊張;智力殘疾兒童在志願者引導下與同齡人對弈,在策略思考中提升社交能力;特製座椅旁,肢殘人士與健全夥伴接力踢毽子,歡聲笑語洋溢全場。這些兼顧趣味性與協作性的項目,既考慮殘疾人身體特點,又融入團隊協作元素,讓他們在輕鬆氛圍中增強社會融入感。
活動現場不僅是歡樂舞臺,更是民情溝通窗口。倉北村黨委組織社工、黨員志願者、民兵、退役軍人志願者、婦聯志願者、共富志願者及紀檢志願者,在活動間隙與殘疾人家庭深入交流,細緻瞭解康復治療、就業幫扶、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實際困難。倉北村黨委書記黃文通介紹,依託“活動反饋—需求梳理—精準服務”閉環機制,針對性優化服務方案,這種“以活動促融合、以服務暖人心”的創新模式,有效破解了殘疾人社交圈子窄、社會參與度低等難題,讓“殘健共融”從理念轉化爲生動實踐。
如今,“殘健同行”系列活動已被倉北村納入年度工作計劃,每季度開展不同主題的文體活動,殘疾人關愛志願服務實現常態化。這是錢塘區構建起全方位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的一個縮影。從政策保障的不斷完善,到無障礙設施的持續建設,再到社會力量的廣泛動員,錢塘以實際行動詮釋着對殘疾人的關懷。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在共建共享中擁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