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錦科技13天10板背後:算力合同總額一度超50億元但部分已終止,還因覈算不準確收警示函
2月20日,航錦科技(000818.SZ,股價42.96元,市值291.77億元)再度漲停收盤。在此之前,航錦科技在12個交易日內已收穫9個漲停板。航錦科技原是一家化工+電子雙主業公司,連續漲停背後,其新佈局的AI算力業務受到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研究發現,近幾年來,航錦科技的業績連續下滑,其中化工業務營收不斷下滑,同時電子板塊受限於收入規模,盈利能力有限,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航錦科技還對電子板塊中收購而來的資產組進行了商譽減值計提。
在此背景下,航錦科技於2023年底跨界佈局的算力服務業務,2024年三季度報所披露的合同訂單總額便超過了53億元,其中已交付的訂單總額超20億元,還有近6.3億元合同已終止,對於終止詳情,航錦科技僅披露爲“銷售退回”,未說明具體緣由。
不過,航錦科技在今年1月收到了警示函,中國證監會遼寧證監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顯示,“經查,你公司算力設備及芯片銷售業務存在覈算不準確的情況,導致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
算力合同金額究竟幾何?
2023年,航錦科技通過全資子公司航錦(武漢)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錦人工智能)以投前總估值5.7億元對武漢超擎數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擎數智)現金增資1.9億元,獲得超擎數智25%股權。
需要注意的是,航錦科技對超擎數智並不僅限於持股25%,根據增資公告,當時,航錦科技董事長蔡衛東、總經理丁貴寶、產業協同辦公室主任張艦錨也受讓了超擎數智部分股權並將表決權委託給航錦人工智能,此外,超擎數智老股東北京數迅永合科技中心(有限合夥)也將其所持有的部分表決權委託給航錦人工智能,因此航錦科技擁有超擎數智46.47%表決權,成爲其第一大股東,並實現並表。
隨後,航錦科技很快宣佈簽署了算力合同,客戶包括武漢邁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易起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泛超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內容包括銷售算力設備、提供算力服務。
記者查詢到,2024年半年報時,航錦科技披露,2024年2月至7月,公司簽下6個與算力服務有關的重大合同,交易價格總金額達到36.8億元,均在執行中,其中,7月4日與深圳天頓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的交易價格達到17.36億元。
但到三季度報發佈時,航錦科技在“其他重要事項”項目中,同樣披露的是2024年2月至7月所簽訂的算力服務和產品合同,合同數量則補充至13個,總額擴大至約53.5億元,與半年報數據存在較大差異。
三季度報還披露,部分合同因“銷售退回”而終止,其中包括與無錫衆智聯能科技有限公司簽下的3.14億元合同,與廈門吾芯科技有限公司簽下的3.14億元合同。此外,有金額達到7.68億元、5.14億元、5.23億元的合同已全部交付。
不過,上述提到的金額及合同執行程度等是否準確,還需待公司進一步確認——今年1月,航錦科技公告稱,公司及相關責任人收到了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經查,航錦科技算力設備及芯片銷售業務存在覈算不準確的情況,導致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
既然存在覈算不準確的情況,那麼,這是否影響去年三季度報告及半年報中記載的合同及執行情況的數據,算力合同金額究竟幾何?記者於2月20日致電航錦科技瞭解情況,但工作人員僅介紹,“覈算不準確”主要發生在子公司。對於其他問題,工作人員稱其未掌握終端銷售實際情況,需請示領導後回覆。截至截稿,記者未收到新的回覆信息。
已連續出現業績下滑
在宣佈投資超擎數智之後的交流會上,航錦科技舉例介紹,算力投資回收期在2.5~4年,毛利率爲50%~60%。需要說明的是,儘管2024年已有多個算力服務合同已交付,但從業績預告來看,航錦科技2024年虧損似乎已成定局。根據業績預告,航錦科技2024年預計虧損8.5億元~9.8億元,2023年則是盈利1.28億元。
業績預告稱,虧損原因主要爲化工板塊主要產品燒鹼、環氧丙烷、聚醚等銷售價格下降導致業績下滑;集成電路板塊因市場變化和實際經營情況等因素,綜合評估子公司長沙韶光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沙韶光)及威科電子模塊(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科電子)資產組出現減值跡象,基於謹慎性原則,預計需計提7億元~8億商譽資產減值損失。
實際上,2022年以來,航錦科技的業績連續下滑。2021年初,武漢市國資委成爲航錦科技實際控制人,並同意原管理團隊繼續負責公司經營管理,當時,公司董事長向大股東作出了未來三年(2021—2023年)扣非歸母淨利潤3億元、3.3億元、3.7億元的經營業績承諾,未完成部分由公司董事長以現金形式補償。
然而,除了2021年業績巔峰時,航錦科技實現了業績承諾外(當年收入48.6億元,淨利潤7.32億元),2022年、2023年,航錦科技分別實現收入42.9億元、36.68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2.3億元、1.28億元,出現連續下滑,且淨利潤未能達成承諾。
細分板塊來看,2021年—2023年,其化工業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0.57億元、34.99億元以及28.38億元,是航錦科技收入規模下滑的直接原因。電子業務上,這三年收入分別是8.01億元、7.93億元及8.3億元,波動不大。
電子業務,特別是軍工電子業務,是航錦科技自2017年以後的轉型重點,雖然近幾年收入維持在8億元規模,但盈利能力有限。2021年—2023年該板塊的毛利率分別是35.34%、41.10%以及38.03%。
重要子公司中,長沙韶光這三年的淨利潤分別是1.51億元、1.15億元和8635.84萬元,也出現了下滑趨勢。威科電子對應淨利潤則是992.6萬元、2508.58萬元以及4099.17萬元,有所增長。
如今,在AI熱潮下,算力服務業務能否挽回航錦科技的業績頹勢則尚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