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見科技以AI導航與氫能動力 打造新世代無人機 解鎖智慧應用場景

在無人機產業邁入高速成長的當下,擁有十餘年研發基礎的航見科技(HJ UAS)以獨特的技術定位持續領航市場。執行長張東琳指出,航見科技並非單純的製造商,而是一家深耕動力系統、定位導航與AI運算整合的解決方案供應商,長年致力於將複雜的技術,轉化爲可快速導入的應用,幫助系統整合商與使用者找到最合適的答案。

航見科技(HJ UAS)執行長張東琳。 張傑/攝影

航見科技的核心技術之一,是運用高通核心晶片打造具備15套算力的飛控電腦,目前已應用於旗下HGATG系列產品。該系統能在室內無GPS訊號的環境中,透過視覺自動導航技術實現穩定飛行,爲無人機開啓更多任務可能性。張東琳強調,無論是複雜地形或城市縱深環境,航見科技的AI自動導航系統都能保障飛行安全與作業效率。

在應用場域上,航見科技的產品早已在多種場景中,發揮關鍵作用。例如高雄捷運段以無人機自動巡檢2公里軌道,進行六大主題的AI分析。

擁有十餘年研發基礎的航見科技(HJ UAS)以獨特的技術定位持續領航市場。 張傑/攝影

動力突破方面,航見科技展現強勁實力,所自主研發的氫能電池電堆,能量密度相當於40顆傳統電池,單次輸出高達4K功率,爲無人機提供長時間續航與跨海作業的能力。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便是航見科技與元智大學攜手合作,將燃料電池系統搭載於無人直升機,打造出臺灣首架可酬載10公斤的氫燃料電池直升機。這不僅是技術上的里程碑,更象徵臺灣有能力建立並整合完整的燃料電池無人機技術,標誌着氫能應用於無人機的時代正式到來。

同時,航見科技的導航系統也進一步升級,除了傳統GPS之外,還能提供高等級的RP定位能力,大幅提升無人機在關鍵作業時的精確度與抗干擾能力。這些技術組合,正是當前無人機產業解決「穩定性與持續性」兩大痛點的關鍵。

航見科技選用臺灣本土製造的碳纖維,經過嚴格的拉伸與品質測試,應用於PV機與多款無人機機型,並搭配自主研發的氫能電池電堆,能量密度相當於40顆傳統電池。 張傑/攝影

除了動力與導航系統的突破,航見科技也在材料選用與應用上展現深厚基礎。航見科技選用臺灣本土製造的碳纖維,經過嚴格的拉伸與品質測試,應用於PV機與多款無人機機型,確保在極端環境下仍能維持輕量與堅固的優勢。確保在高負載與極端環境下依然能保持輕量與堅固。這不僅是產品性能的保障,更展現了航見科技支持在地製造、打造韌性供應鏈的承諾。

航見科技在產品創新上不斷挑戰傳統,已近期推出的新型眼鏡式高機動長程的Needle 2500 FPV無人機來說,便是一大突破。與傳統需要揹負式設備的FPV不同,「Needle」採智慧眼鏡概念,讓使用者能透過遠距即時視野掌握周邊情境,大幅提升對環境危險的感知能力,重新定義了FPV的應用體驗。

回顧發展歷程,航見科技早在2019年便於阿里山山區,完成純自動無人機運輸專案,展現對應用場景的深刻理解,近年來更結合4G與5G通訊能力,整合周邊感測與控制零組件,將聯網應用推向更高層次。這些專案經驗讓航見科技能快速針對不同需求提出客製化解決方案,並在市場中累積下極具價值的技術與口碑。

張東琳表示,無人機市場正邁向多元應用的成熟階段,從能源、交通、農業到公共安全,需求正快速擴張。而航見科技要做的,不只是提供單一產品,而是持續成爲「解決方案的設計者」。未來,公司將以AI運算、氫能動力與高精度導航爲核心,持續拓展應用邊界,帶領檯灣無人機產業在國際舞臺上展現更大的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