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年輕人求職戰爭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韓國企業集團幾乎年年招募新人,但是韓國年輕人的失業率也始終居高不下。對年輕人而言,要躋身成爲企業集團的一員,必須擁有具競爭力的「SPEC(即Specifications)」,而SPEC的準備過程有如經歷一場戰爭。

精句選粹■”It feels like a war”: the realities of specs.

9月中,韓國七大企業集團宣佈,計劃今年將招募約4萬名新進人員。這對想要就業的人而言,應是好消息。然而,現實上,對社會新鮮人卻是一場廝殺激烈的「肉搏戰」。

韓國企業集團幾乎年年招募新人,但是韓國年輕人的失業率也始終居高不下。對年輕人而言,躋身成爲企業集團的一員,比考上首爾一流大學還要難。難在韓國企業集團對求職者有嚴格的「SPEC(即Specifications)」的要求。

企業集團要求的SPEC,對年輕求職者、特別是社會新鮮人而言,有如一場戰爭。

那麼SPEC要求的規格是什麼?歸納而言,要精通多國語言,要有豐富或好的實習經驗與成績,以及擁有多項專業證照等,如果有海外實習或社團活動經驗更好…。

一個社會新鮮人,要精通多國語言、擁有多項專業證照等等,等同是在還沒踏出校門,就要累積未來進入職場所需的SPEC所要求的「經驗」。

所以,韓國不少大學生,不僅要學習課業,還要撥出至少三分之一的時間來累積「SPEC」,在大學期間沒有辦法累積出具有競爭力的SPEC者,有不少人是選擇延畢,只爲了專心準備SPEC,才能拿到知名企業集團的「錄取信」。

求職者打工 準備SPEC

SPEC,不但需要花時間,更要耗費不少錢,因爲不管是取得第二、第三國語言,還是證照,都需要學習的過程,學習是要花錢的。依據韓國統計局與Job Korea 2024年進行的調查顯示,爲了建立職場所需且具有競爭力的SPEC,每位求職者平均每月要花44萬韓元(約新臺幣一萬元)。

於是,就出現了爲了支應準備SPEC所需要的經費,不得不打工或兼職的奇怪循環:用兼職所賺取的錢財,來換取高薪的工作。在這樣的奇怪循環下,有些承受不了壓力,不管是精神還是經濟壓力下,選擇成爲尼特族(NEET)。

依據韓國統計廳的數據顯示,2024年「NEET」青年的數量達到了44.3萬人的峰值,創下歷史新高。

會有如此的現象,主要也是因爲韓國超過70%的年輕人擁有大學學歷,因此僅憑學歷在就業市場很難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因此,纔會需要有SPEC以便在就業市場中擁有優勢。

這也顯示了,韓國就業市場的競爭愈形複雜,當競爭過於激烈時,韓國年輕人想要在就業市場中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機會與管道,也就愈來愈少,也愈來愈窄。

壓力爆表 尼特族創新高

不斷累積、循環下,在尼特族外,在韓國也悄悄的出現了一羣更重視穩定性和真正具有「家庭友善」政策的工作場所,所謂家庭友善政策指的是,願意爲生兒育女的員工提供彈性工時、更慷慨的育嬰假等。

而調查結果也印證了這樣的趨勢,依據韓國僱傭勞動部的調查,63%的韓國年輕員工認爲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比薪酬更重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再是一項軟性附加條件,而是一個明確的門檻。只是,一旦工作與平衡成爲一個硬門檻時,SPEC的要求會不會變更加高,求職的管道也會更窄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