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爲何先到臺東?速度堪比噴射機 氣象粉專揭「北部比較晚」原因

由於海底地形不同,海嘯波抵達臺灣東部、北部、西南部的時間各有不同。(示意圖/吳佩蓉攝)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今(30)日於臺灣時間上午7時25分發生規模8.8強震,北千島市出現4公尺高海嘯,氣象署表示,海嘯預估13時18分開始影響臺灣,最後一波海嘯已在13時45分抵達臺灣,實際觀測到的海嘯波高均小於10公分,當中東北部蘇澳站觀測到近9公分波高。氣象粉專「臺灣台風論壇」分享,「爲什麼海嘯會先到臺東、北部卻比較晚?」,因爲海嘯在深水區傳播較快,臺東外海是深水海盆、所以海嘯先到,北部外海是淺水區的大陸棚、傳播較慢,所以海嘯比較晚。

臺灣台風論壇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許多人對海嘯常見有三大問題,一是「爲什麼海嘯會先到臺東、北部卻比較晚?」,因爲海嘯在深水區傳播較快,臺東外海是深水海盆、所以海嘯先到,北部外海是淺水區的大陸棚、傳播較慢,所以海嘯比較晚。

二是「爲什麼西南部沿海預測的海嘯比較高?」,因爲海嘯進入淺水區時會減速、動能轉換成位能、波高變大,花東沿海是深海直落型的地形,海嘯波未增高就撞上岸,而海嘯繞過恆春半島後進入西南部沿海,波高因此會被放大;三是「西南沿岸的海嘯,是從臺灣南部『一路往上流』的嗎?」,根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模擬結果以及海底地形分析,海嘯波經過恆春半島後拐彎、一路沿着西南沿海往北傳遞的機率比較高。

氣象署分享海嘯波速度不同原因。(翻攝自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 臉書)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提到,臺灣東北部、西南部較容易有海嘯堆高的現象,根據觀察,此次海嘯波都已傳播到臺灣,最慢一波在13時45分抵達臺灣,這次海嘯影響,觀察結果都不高於10公分,不過根據太平洋海嘯中心15時27分的海嘯報文,臺灣仍屬海嘯警戒區域,氣象署會跟就觀測結果、太平洋海嘯中心資訊,決定何時解除海嘯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