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委會以文化爲槳、藝術爲帆 引領下一代成爲海洋之子
開幕式中,臺灣芭蕾舞團帶來融合藝術家優席夫畫作的演出,結合「女人魚」「守護」等海洋主題,以舞蹈展演海洋文化之美,展現文化與藝術的創意對話。(丁治綱攝)
海洋委員會舉辦「海洋文化領航補助計劃培訓研習及交流工作坊」,邀集各地從事海洋教育的團隊、藝文工作者與學者齊聚,分享航海文化復振的努力與成果。主委管碧玲(前排中)期待藉由教育,讓「臺灣之子」真正成爲「海洋之子」。(丁治綱攝)
海洋委員會23日舉辦「海洋文化領航補助計劃培訓研習及交流工作坊」,邀集各地從事海洋教育的團隊、藝文工作者與學者齊聚,分享航海文化復振的努力與成果。主委管碧玲強調「以文化爲槳、以藝術爲帆」,從祖先的智慧中找回與海洋的深層連結。受邀的日臺協會高雄事務所所長奧正史致詞表示,臺灣與日本同爲海洋圍繞的國家,與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希望透過海委會海洋文化旅行計劃,深化雙方在海洋文化上的交流與合作。
管碧玲指出,臺灣就像一艘充滿動能的船,正乘風破浪前行。她以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話「要跑起來,別用走的」勉勵各界投入更多行動與創意,一起推動海洋文化主流化。她也強調,原住民族文化中早已蘊含豐富的海洋智慧,例如達悟族的太陽紋與船眼、卑南族的魚圖騰,都是與海共生的象徵。她希望讓「臺灣之子」真正成爲「海洋之子」,讓海洋文化融入人民生活,培養更深厚的文化自信與海洋意識。
奧正史則表示,未來日臺協會將持續深化雙邊合作,未來期望將日本的「北前船文化」引介來臺。這段自江戶時代中期延續至明治初期的貨運文化,不只連結大阪與北海道,更傳遞了日本各地的文化與生活方式,與臺灣推動的海洋文化發展方向相當契合。
活動中,臺灣芭蕾舞團帶來融合藝術家優席夫畫作的演出,結合「女人魚」「守護」等海洋主題,以舞蹈展演海洋文化之美,展現文化與藝術的創意對話。
本次工作坊規劃10場次課程與座談,內容涵蓋帆船圖譜紀錄、原民拼板舟技藝、海岸聚落記憶與藝文創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