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也能放牧!青島金融活水滋養藍色經濟新圖景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郭聰聰
大海上也能有 “牧場”?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那片望不到邊的藍海里,正藏着一幅現代版 “海上放牧” 的新鮮圖景。
這裡沒有草原上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緻,換成了另一番熱鬧——一個個智能深水網箱在海里排着隊,跟着浪頭輕輕晃悠,裡面養着的珍貴魚羣在水裡遊得自在;人工魚礁區穩穩紮在海底,海蔘、鮑魚這些海味就在這兒安了家;遠處還有巨大的冷鏈物流船,剛從深海撈上來的海珍品,轉眼就被送向了世界各地的餐桌。
這不僅是當下海洋產業的真實寫照,也是金融資金助力藍色經濟發展所取得的顯著成效。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跟隨青島金融監管局、青島市銀行業協會進行了深入調研,看看藍色金融是如何爲這座海洋城市增添強勁動力的。
“海上放牧這事兒,遠非想象中那麼簡單。”青島魯海豐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總站在智能深水網箱示意圖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道。
要在海上搞養殖,第一步就得把環境治理好。劉總回憶道:“上世紀的過度捕撈,導致了海底荒漠化。我們花了十多年功夫,往海里投人工礁石、種海草,一點點把海洋生態給養回來。爲了讓‘海上放牧’能成,我們布了不少智能網箱 —— 每個網箱都是個大型孵化器,還裝了誘餌裝置,白天能吸光,晚上會發光,專門吸引洄游的魚蝦,讓網箱裡的魚能像在野生環境裡一樣自然覓食。藉助這種仿生態技術,養殖總算搞成了,產量也上去了,就說鮑魚一項,一年能產6萬公斤,現在這些產品賣到了世界各地。”
技術,是深海珍品保鮮的硬底氣。“就拿帝王蟹來說,我們的蟹源均來自俄羅斯野生捕撈,並非人工養殖。而要把這些野生蟹鮮活暫養,門檻核心就在於暫養技術的嚴苛要求。”劉總解釋道,帝王蟹對水質、水溫的要求近乎苛刻,水溫必須維持在接近零度的區間;且從暫養池到運輸車輛的每一個環節,稍有差池就可能導致極高的死亡率。
無論是治理環境還是攻克技術難關,都需要資金支持。而且,倉儲和冷鏈運輸也馬虎不得。魯海豐在後方建了 60 萬噸級的冷藏庫羣(含5.3萬噸超低溫庫與30萬噸保稅庫),以及兩家專業冷鏈物流子公司,實現從倉儲到配送的一體化服務。
談及建冷庫,劉總對金融機構的支持毫不掩飾:“沒有他們,我們根本幹不成!”
經介紹,在魯海豐三期冷庫建設中,交通銀行青島分行提供的骨幹冷鏈物流基地融資,助力冷庫迅速拔地而起。“現在金融機構和民企合作非常好。銀行給我們融資建庫、建碼頭;我們有了平臺,又能爲下游中小企業提供支持,讓他們有資金採購原料、倉儲囤貨、等待增值。資金就這樣在產業鏈上滾動起來了。”據交通銀行青島分行業務經理透露,該項目就是由交行提供的銀團貸款給予了強力支撐。
如今,魯海豐已從單一漁業公司躍升爲覆蓋遠洋捕撈、海洋牧場、精深加工、冷鏈物流,並涉足船務、碼頭、酒店旅遊的綜合性集團。其蓬勃發展的海外業務,也離不開交行國際業務全牌照優勢下的高效跨境結算、外幣匯兌等專業服務。“所有國際業務需求,交行基本都能滿足。”交通銀行青島分行國際部產品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時,底氣十足。
魯海豐的不斷髮展,是青島金融精準賦能藍色經濟的一個縮影。青島金融監管局聚焦海洋經濟全鏈條,積極引導金融機構發揮專長,已推動開發177個涉海特色金融產品。在解決產業鏈上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上,創新模式不斷涌現,其中,供應鏈金融成爲關鍵突破口。
交通銀行青島分行業務經理以支持魯海豐爲例解釋道:“核心企業實力雄厚,能輻射衆多上下游中小企業。但這些成長型企業常受限於銀行風控門檻。若核心企業(如魯海豐)能爲其背書——確認穩定合作或掌控貨物——銀行便可基於真實貿易和貨權控制提供融資,企業隨還款提貨。這實現了‘融資’與‘貨權’強掛鉤,有效盤活產業鏈資金。”這種依託核心企業信用、穿透服務上下游的“產業鏈項目制”業務,正成爲藍色金融探索的新方向。
在政策引導下,供應鏈金融創新實踐在青島多點開花。日照銀行青島分行副行長何帥介紹,該行在2024年成功落地全國首單上海期貨交易所20號膠保稅標準倉單質押融資業務,將標準化期貨倉單納入質押範疇,並延伸至"標準倉單+非標準倉單"模式,已累計辦理電子倉單質押融資超250億元。2023年8月以來,該行就以未來貨權電子倉單質押模式,爲某能源公司開立進口信用證並提供融資10.02億元。
金融創新的觸角正在延伸至國之重器的風險保障領域。位於青島即墨區的國家深海基地,肩負“蛟龍號”等重大深海裝備運維重任的團隊,然而,關鍵部件國產化和下潛頻次增加提升了深潛裝備作業風險的不確定性。今年5月,在青島金融監管局的橋樑作用下,中國人保財險青島市分公司與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成功簽署戰略協議,創新性的爲基地管理中心“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水下設備、“深海一號”科考船以及科研項目研究人員量身定製了涵蓋船舶保險、設備保險、財產保險和人員保險的一攬子綜合保險保障方案,累計承擔風險保障金額超15億人民幣,爲深海科考事業提供了堅實的金融後盾。
金融支持藍色經濟的成效,從一組數據清晰可見:截至2025年6月末,青島轄區涉海貸款餘額達1449.05億元,較年初強勁增長15.47%;海洋保險保費收入6.74億元,同比增長15.75%,藍色金融的“蓄水池”正持續擴容。
面向深藍,青島金融監管局正持續推動金融機構完善涉海金融政策:探索創新藍色債券、藍色信貸等海洋金融產品,引進和培育涉海投資,發展海洋領域耐心資本;實施海洋項目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管理,推動銀行保險機構針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細分金融服務策略;同時。加強對涉海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動態監測,探索依託大數據分析有效識別涉海企業融資需求與實際融資缺口,指導優化資源配置精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