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開展全國生態日專項活動 校地協同鍛造“生態衛士”

本文轉自:人民網-海南頻道

人民網三亞8月14日電 近日,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雨林使者·守護生態”宣講團(以下簡稱“宣講團”)聯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尖峰嶺、黎母山管理分局,開展了主題爲“校地共築綠色長城”的生態環保專項活動。活動通過共建實踐基地、宣講生態保護、探訪綠色發展等形式,推動課堂理論向一線實踐延伸。

宣講團赴樂東、瓊中、五指山,圍繞“深化校地協作,守護雨林生態屏障”主題展開深度座談交流與實地調研,並在五指山、尖峰嶺、黎母山分局分別揭牌成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宣講團負責人表示:“共建大學生實踐基地是學校推進科研實踐服務社會的重要舉措,也是科普育人的實景課堂。‘科研+育人’的實踐模式,助力青年學生在生態文明建設前沿淬鍊真知、增長才幹,使‘山水課堂’深度融入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育人理念成爲現實。”

活動中,“雨林使者”化身生態育人先鋒。在黎母山片區,宣講團面向分局工作人員開展了“熱帶雨林生態價值”專題宣講,通過翔實科學數據深化對守護“國之大者”的共識;在五指山分局轄區開展的實地調研中,生態學博士李麒麟以珍稀蝴蝶爲“活教材”,在棧道旁開設了沉浸式自然課,通過現場物種鑑定與生態鏈解析,向遊客和學生闡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

宣講團在五指山毛納村,聚焦“雨林概況-國家公園戰略-林下經濟模式”主題,通過案例教學展現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協同路徑。遊客與村民參與互動,百餘份圖文並茂的生態宣傳手冊與特色文創禮品有效傳遞綠色生活理念。在新村什巾嶺生態茶園,師生實地考察檳榔樹套種金釵石斛的立體經濟模式及茶旅融合新業態。當地五指山紅茶匠人鍾斐秋表示:“生態紅利是最切實的民生福祉,綠水青山真正鋪就了我們的致富路。”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校地聯動專項行動,是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深入推進“生態實踐育人”理念的具體體現。下一步,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將深化校地合作內涵,拓展實踐育人路徑,強化科研成果轉化,爲培育更多紮根大地、守護青山的‘生態衛士’,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與海南自貿港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熊淑婷、周冬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