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將適度擴大和修復紅樹林面積 提高資源質量

中新網海口3月4日電(記者 王子謙)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4日對外公佈《海南省紅樹林資源保護專項規劃(2024—2035年)》(簡稱《規劃》),提出分階段擴大和修復紅樹林面積,全面提高紅樹林資源質量。

紅樹林生長於熱帶和亞熱帶港灣、河口鹹淡水交匯處的海岸潮間帶,具有防風消浪、護岸固堤、維持生物多樣性、淨化海水、固碳儲碳和改善沿海生態環境等多種重要生態功能,被稱爲“海岸衛士”。海南省現有紅樹植物共21科28屬44種,其中,天然分佈紅樹植物37種。紅樹林總面積7638.73公頃,紅樹林適宜恢復地面積約爲310公頃。

根據《規劃》,海南紅樹林資源範圍總面積爲7948.73公頃,涉及海口市、三亞市、儋州市等沿海12個市縣。

《規劃》明確,海南將分三期擴大和修復紅樹林面積,其中到2025年末,營造紅樹林310公頃,人工修復紅樹林2750公頃,全省紅樹林面積保有量達到7948公頃。到2030年末,外來紅樹植物清除改造460公頃,自然修復紅樹林1000公頃,全省紅樹林面積保有量保持在7948公頃以上。到2035年末,自然修復紅樹林790公頃,全省紅樹林面積保有量穩定在7948公頃以上。

具體來看,海南將推動東、西海岸線全面修復紅樹林資源,突出海口市東寨港保護修復示範區、三亞市古老紅樹保護示範區、儋州市新英灣“兩山”理念轉化試驗區的引領示範作用,加大對沿海12個市縣分佈的紅樹林進行修復。

另外,海南還將構建紅樹林“天空地”一體化智能監測體系,開展紅樹林資源定期調查和監測,覈查紅樹林面積、分佈和生態系統監測評估,定期公佈資源狀況。

《規劃》要求加強紅樹林自然保護地建設,堅決取締自然保護地內的違規養殖行爲,依法管控自然保護地內的捕撈行爲,積極探索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特許經營制度,推進紅樹林碳交易。

在保護的同時,《規劃》還提出加強紅樹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模式探索,規範紅樹林溼地友好型經營活動,在不破壞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基本功能、不超出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塑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合理利用紅樹林溼地資源,不斷提升紅樹林溼地生態休閒、科普教育與專題遊學等功能,推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完) 【編輯:樑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