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優良軍風蕩然不存的省思(李珅宇)
日前南部某宮廟要求國軍派公差協助廟宇祈福法會,基層官兵反彈,軍民關係僵凝,平添社會紛擾。圖爲564旅進行迫砲演訓資料照。(青年日報提供)
「軍愛民 民敬軍」優良傳統存在乎?日前南部某宮廟要求國軍派公差協助廟宇祈福法會,基層官兵反彈,鬧出官民各說各話,軍民關係僵凝,平添社會紛擾。
從早期國軍協助農民收割稻作,每遇颱風、地震等天然災害,國軍盡所能的動員搶救、疏困復原,或逢節慶活動,協助輸運、維持治安,大凡任何人力不足、聯繫聚合困擾,都是國軍秉持「軍愛民」的傳統博愛精神,鼎力相助完成並謝絕招待,深獲民衆愛戴。
尤其國軍還特別訂定愛民十大紀律:宿營挖廁所、洗澡避女人、待人要和氣、僱工先付錢、損壞要賠償、買物不賒欠、藉助民房先商量、臨走掃地物還原、愛護莊稼樹木、不拿一針一物。以使部隊官兵從日常生活中點滴細小就養成愛民惜鄉基本涵養,奠定堅實精神戰力基礎。
甚而與時俱進訂定新版愛民十大紀律:待人要謙和、行車要禮讓、宿營要安靜、環保要重視、損壞要賠償、農作要愛護、民俗要尊重、購物要付現、助民要熱心、急難要救助。也因此,造就「民敬軍」的良善風氣。
這樣的軍民融合氛圍,也促進了臺灣整體社會進步發展的潛在動力;先總統蔣公常言「吾輩帶兵,如父兄之帶子弟一般,個個學好,人人成材,則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國軍領導統御向來強調「親兵、知兵、愛兵」,所謂「天下強兵在將,將之所強在領導統御」,領導統御從來沒有深奧的學問,身爲幹部凡事以身作則,以誠信待人,一起吃苦,讓士卒感受到受照顧,使部屬信服,必能凝聚部隊向心,願爲共同的目標攜手向前。這種視兵猶親的風氣,也一直延續也壯大着國軍。
然而曾幾何時,把國軍「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五大信念刪除主義與領袖之後,軍隊不復見「雄壯威武、嚴肅剛直、安靜堅強、確實速決、沉着忍耐、機警勇敢」的勇猛彪悍與團結凝聚;領導人總是走馬看花蜻蜓點水般虛應視導部隊,官樣文章的發獎金、大合照、高喊戰力強的例行公事,也從未見真誠關懷噓寒問暖,實地瞭解官兵是否睡得夠、吃得好。
反之,國家領導人帶頭全力服務政治,熱愛選票不惜縮短役期,崇洋軍火不惜變相安保,拔擢內親不惜棄武德與專業,導致軍火弊案叢生、部隊領導無方、基層疏於訓練、團結士氣低落、傳統優良軍風蕩然無存,甚至遭國際譏爲「從以色列級慘落至巴拿馬等級」,捍衛國家保護人民的軍隊淪落至此,甚或如果連自己骨肉爲國服役,家長都會上街頭哭喊「不要把我的兒子當成打仗的工具」,無效軍力不遠矣,國軍儼然已爲國家發展運作上最大毒瘤,舍之亦不惜。
目前世界上沒有軍隊的國家有30餘國,或由警察保安或委由大國代管,仍能正常運作發展,若真無心爲選票負責以爲好好治國,從銳意「務實建國」來看,馬紹爾羣島、密克羅尼西亞及帛琉等島國的建國模式,與美國簽訂「自由聯合條約(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 COFA)」撤除困擾無方的軍隊,國防委由美國代管,定期向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反映國防國土安全等相關事務,以爲防堵中國圍臺軍演威脅,不失另類建國思維。
(作者爲中華民國榮民)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