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一樣該紀念,孫中山逝世百週年不如228(沈迺訓)

今年適逢國父孫中山逝世100週年,官方法定的312國父逝世紀念日也將到來,然而政府幾無討論紀念聲浪,如此粗暴草率地對待開國元勳,在民主國家恐也罕見。(圖/維基百科)

今年適逢國父孫中山逝世100週年,官方法定的312國父逝世紀念日也將到來,然而政府幾無討論紀念聲浪,若非對政治或孫中山思想有所研究者,恐怕也對此特殊意義時刻毫無所悉。此無他,民進黨執政下,去中化政治工程貫徹到底,儘管孫中山貴爲國父爲世人所尊崇,在其逝世百週年予以隆重表彰亦不可得。如此粗暴草率地對待開國元勳,在民主國家恐也罕見。

民主如美國,其國父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於1799年逝後百年的1899年之際,美國方纔結束南北內戰不久,華盛頓被視爲是團結統一美國的政治象徵。時任美國總統威廉·麥金利(William McKinley)公開呼籲,以華盛頓精神來因應時代挑戰。

另一方面,美國國會則是在逝世百週年當天召開特別會議,讚揚華盛頓的無私領導風範,以及其聯邦統一的國家主張。彼時美國不分聯邦州縣與官民,都藉由此刻擴大紀念用以團結國家人民。即便是到了1999年華盛頓逝世兩百週年之際,美國官方與民間仍不忘其功,各種紀念活動遍佈全美各地。透過對國父華盛頓的紀念,爲美國社會帶來凝聚國家認同的重要政治功能。

反觀回到臺灣,官方對孫中山逝世百週年的紀念活動幾乎一片空白,僅剩國民黨對其創黨總裁的小衆紀念活動勉強聊備一格。而一般民衆,一無政府提倡鼓勵,二無紀念放假供民衆追思緬懷,各地縣市政府亦未當重要節日編列預算加以紀念宣傳。其結果是,堂堂東方首個民主國家開國元首的逝世百週年紀念日,成爲臺灣民衆無感日常生活的其中一日,對照孫生前的建國巨大貢獻,如今換來的簡直慘澹不堪。

而總統賴清德基於意識形態統治需要,或許難以師法威廉·麥金利在百年之際對其國父的褒揚,給予孫中山一定規格的紀念讚揚。但似可無需在日前228事件78週年中樞紀念活動之際,選擇訴諸仇恨政治,製造族羣對立黨派衝突,嚴厲的批評228是蔣介石的滔天罪行。反觀威廉·麥金利日後在遇刺將死之際,仍不忘要求左右之人不要傷害該名被捕刺客,其處世領導格局胸懷之廣闊,總統賴清德豈能不自嘆弗如?

近年來,蔡英文政府在辛亥建國110週年國慶文告中,早已直稱對岸是中國,更進一步「一刀切」將中華民國立足臺灣由1949年算起,讓明明是中華民國國父的孫中山情何以堪?而繼任的賴清德政府在孫中山逝世100週年之際,選擇全然漠視。再看對岸共產黨,那怕是在蔡英文連任兩岸關係益發嚴峻之際,仍選擇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更稱「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孫中山的遺願」;今年又逢孫中山逝世百週年,中共必然師法威廉·麥金利宣揚華盛頓精神給予孫中山精神廣泛宣揚。

而在臺灣,孫中山逝世百週年遠遠不如二二八78週年爲執政官方所重視,其所象徵的是國家認同已然分裂無法復整,留待後人的,難保不會又是一場族羣撕裂帶來的血腥政治悲劇,從政者實需嚴肅看待之。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