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以「九二交集」替換「九二共識」才符合事實(朱駿)
「九二共識」令國民黨處在紅綠夾殺的位置。(本報資料照片)
國民黨主席選戰各個參選人都要反臺獨,強調爭取兩岸和平與恢復交流,多人重新搬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或「九二共識」,又掀起新一波黨內高唱「九二共識」的熱潮。
大家如果不健忘,國民黨就是自2014年,從「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或之後停在「九二共識」的維持現狀之路上,被紅綠夾殺,一路潰敗,迄今依然未能還魂翻身,而且找不到兩岸論述的合理出路的。再提「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或「九二共識」不就是擁抱失敗嗎?有何意義?理性嗎?
就憑這次主席候選人之間對九二共識與兩岸路線說法分歧的程度,就可清楚見到,國民黨的兩岸論述依然陷在泥坑,跳不出來,一籌莫展,都是重複失敗的或不着邊際的空話與幻想。
鄭麗文在競選期間說過,「兩岸不可能只是停留在九二共識,要與時並進」,倒是指到別人沒說到的要害。若能合實合理地系統性論述出如何「與時並進」,具有具體務實的可操作性,對國民黨應是大功一件。大家拭目以待。不料,確有該黨內高層放言,「國民黨兩岸路線從來不須辯論」。自我封閉,拒絕反省,剛愎自用,怎麼與時並進,反敗爲勝?
國民黨內「九二共識」的說法版本不一,高孔廉曾於2016年5月13日撰文〈高孔廉:九二會談-歷史事實是破局〉,投書《聯合報》,白紙黑字寫明沒共識,中共的表述方式也改版過;黨內與國共間之九二共識的表述在在問題多,是不爭的事實。此外,九二共識確實不是一國兩制,但絕對是走向一國兩制的指路牌,不可否認吧?如此種種問題難以說服臺灣人民接受,容易引起人民逆反心理,所以才容易被抹黑。
由於「九二共識」令國民黨處在紅綠夾殺的位置,迄今看不到對該黨正面的意義與作用,就是負面的陰魂,而且魔性十足,陰魂不散,國民黨卻用力死抱魔性陰魂,當然會不利,有常識者就知道。
大陸臺辦網站上對九二共識的定義是「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的共識」。臺辦所說的雙方「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只是雙方當年都已做出的行爲,這點行爲是相同的,確實不假。然而,有相同行爲之人不一定有共識,可能非常沒有共識,例如,敵對雙方在戰場殺敵,殺敵行爲相同,但絕無共識。是故,不能說巧合或事先安排好的共同行爲就是共識,這是方法論的基本常識。
不過,在當年雙方共同的行爲之中存在交集,在於領土,就是今天兩岸管轄地的聯集合。與其說當年有共識,不如說雙方在國家領土上有「交集」,才符合當年的事實。國民黨應以此「交集」定義「九二共識」,或乾脆提出「九二交集」,避免給人被中共牽着鼻子走的印象與口實。交集的結果就是「一個國家,兩地人民」,既然存在「兩地人民」當然隱含且存在兩個「互不隸屬」的政權政府,不是兩個國家。事實上也是如此。
國民黨應該根據事實,精準抓住兩岸關係與定位的定義權,纔有利於在臺灣內部的論戰,也纔有起碼的條件跳脫被紅綠夾殺的困境。基於這樣的事實基本面與現實政治的需要,國民黨最起碼要根據事實,清楚且精準地大聲論述,「兩岸同屬一箇中國,但一箇中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提出一箇中國願景」。
同時,切忌陷入以國際政治與國際法的概念論斷兩岸事務的錯誤窠臼,如果日後中共想以此種概念硬吃國民黨與臺灣,也可據理據實加以硬實反駁,臺灣老百姓必然刮目另眼相看,何愁反臺獨找不到有力支點?(作者爲政大國發所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