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網紅部長懟網紅 垃圾堆山有解方?(謝英士、鄭佾展)

環境部長彭啓明於臉書喊話「公開請託賀瓏,讓我上你的節目說清楚」,並不忘回懟「你的節目也必須要更環保、低碳,有進步空間」,倒打節目一耙。(圖/顏謙隆)

日前脫口秀節目「賀瓏夜夜秀」探討垃圾山議題,引述、調侃環境部長「兩年」解決垃圾山只是包起來、蓋起來就沒事。直白的表述,民衆或許看不懂政策的全貌。對此,彭啓明部長於臉書喊話「公開請託賀瓏,讓我上你的節目說清楚」,並不忘回懟「你的節目也必須要更環保、低碳,有進步空間」,倒打節目一耙。

在首長社羣媒體成爲政策風向,動見觀瞻的時代,彭部長錯失良機、沒有第一時間把政策講清楚,反而還用網紅式的方式迴應,甚至站在道德與專業高點、意圖「指導」評論者「進步」。此舉無助於公共議題的討論,更像是威權復辟的前奏曲,指涉對方沒資格評論,進而產生噤聲效果。

在標榜言論自由的國度,任何人都有資格對公共政策發表意見,最與人民有關的環境議題更應如此。環境法所普遍追尋的知情、參與和訴訟權,也正是民主的具體體現。身爲政府部門內僅存的「衝組」首長,竟有如此八股的迴應。難道,娛樂業還是過去封建時代的「下九流」,不體面、學養不高,不登大雅之堂,亂議政務者嗎?那又何苦還要上節目呢?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川普式的放話政治風格爲全球帶來動盪,臺灣作爲筆尖,國際地緣政治上的魚肉,爲官者更應慎言。彭部長的網紅式迴應,或許是想互蹭,藉機宣傳政策,但這種過於隨機、隨意的方式,難成大局。

事實上,環境部官網、媒體室本就有「即時新聞澄清」專區,無需另闢舞臺表演。對於垃圾大戰、垃圾山苦無治本之道,民怨早已沸騰,去年6月環境部新聞稿才說「4年內」解決垃圾裸露堆置問題,何以今年1月,竟可承諾「兩年」解決?如果只是兩年就解決的問題,何以過去40年遲無解決良方?

說穿了,中央補助地方垃圾「原地」打包、輕覆土(未達掩埋覆土60公分標準),速度快慢只看「鈔能力」大小。脫口秀節目質問的源頭減量、混合塑膠、外送垃圾、隨袋徵收、假回收、焚化爐進場權、中央地方焚化量能調度(廢清法28條),到最後表演吃「潘」(臺語phun)、減少廚餘等,都是對於環境部的靈魂拷問,也涉及中央與地方權限糾葛的政治問題。

網紅終有退燒一天,但好的政策,源遠流長。彭部長應該回應究竟用什麼方法兩年之內可以達成目標,解決垃圾山的問題。民衆關注的是既有政策是否有效、符合期待。環境部心中如果有把尺,就要以個別問題爲導向逐一解決沉痾,新百嶽纔會有消失的一天。

(作者謝英士爲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佾展爲副秘書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