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全臺第一罷,校園自主成笑話(王秉燦)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的會長被罷免了,只因爲在去年底院學會接待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一場本該和諧的學術交流,青年對話之旅,就被校園內特別仇中的同學操作成爲罷免理由。(本報資料照)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的會長被罷免了,只因爲在去年底院學會接待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一場本該和諧的學術交流,青年對話之旅,就被校園內特別仇中的同學操作成爲罷免理由。說來也是諷刺,罷免方醜化中國極權的統治,但自己的行爲卻也是對於不同聲音極盡打壓之能事。
呼應當前綠營推動的大罷免時代,臺灣大學罷免案成爲第一槍,連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也在社羣平臺上轉貼,還撰文說「尊重校園自主」。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舉動真的令人啼笑皆非,也證實校園自主在民進黨的字典里根本就是笑話。不論是整場罷免沒有正當性,只有滿滿的意識形態之外,綠營長期在各大專院校內拉攏組織青年戰隊,也是對於校園自主原則極大的羞辱。當年大聲疾呼政治退出校園的民進黨,如今卻將政治黑手層層深入校園,有系統的吸收特定青年,從滿18歲的年輕世代就開始教育他們仇恨動員,等到20歲有了投票權,頓時成爲綠營的投票機器。
會如此憤怒不是沒有原因,只因爲十幾年前我們也都曾經是青年,當時的學生關心社會,會在課餘時間自己關注社會議題,並且在校外參加各類型的社團活動。我們過去上過街頭爲勞工、環境議題發聲,甚至也曾經是三一八太陽花學運的參與者,當時很重要的理念是,如果政府的決策無法照顧到青年,我們就必須爲自己權益發聲。而監督對抗的對象,永遠都該是執政黨,因爲他們握有龐大的資源,各項政策牽動國家發展,自己的未來自己守護,自己的政府自己監督。
想不到十年過去,現在的一切都變了。監督的力量與矛頭,不再是指向執政的政府,反而是在野黨需要備受監督,號稱中立的公民團體與學生組織,卻是用放大鏡檢視在野陣營,對於執政黨的所作所爲只有歌功頌德。也難怪上樑不正下樑歪,如今最高學府的臺灣大學,也出現這種荒唐的罷免運動,這位學生會長並非荒廢會務,也沒有濫用公款,私德人品也是可受公評,只因爲政治立場不是執政當局的位子,就淪爲大罷免行動的第一個受害者,實在可悲。
可真正可悲的,是臺灣大專院校校園自主價值的崩壞。校園自主,除了不允許外界過度的干擾之外,更重要的其實是學生羣體願意爭取自身權益,以一己之力集合衆人之智,推動校園議題改革,乃至於形成一股改變社會的原動力。可如今這位被祭旗的社科院會長,因爲意識形態的魔咒而被羞辱式的罷免下臺,試問未來還有誰願意出來做實事、爲大衆服務?當踏入校園自主、學生自治的舞臺是需要特定政治立場,我們又豈能期待接下來承擔此位的人,是一個真正爲這個校園權益發聲,而不是又一個心中已有黨意的傀儡?
臺灣大學成爲罷免第一槍的政治宣傳,卻也成了校園自主的一大笑話,未來各校學生自治的選舉,要不要乾脆在票捲上印壓民進黨的黨徽,反正選出來如果不是親綠學生,很快又會被各種奇怪的理由罷免下臺。
(作者爲工程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