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東協加速整合互利 新南向應與時俱進(陳世昌)
在川普「解放日」之後東協正在加速區域整合,本文作者認爲,賴清德總統應重整新南向政策與實質作爲,與時俱進迎頭趕上。(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中貿易戰暫時和緩,不過在川普4.2「解放日」之後,東南亞國家動作不斷,除了習近平走訪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簽署上百項合作協議受到矚目,東協各國互動更顯頻繁,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出訪泰國,泰國總理佩通坦訪問柬埔寨、越南,甚至20年首次的印尼總統訪泰,都能看到東協正在加速區域整合。
東南亞各國對外政策向來「靈活」,總是能在美中角力夾縫中獲取利益,也堅持不選邊站的經貿策略,川普掀起全球關稅恐慌,越南和柬埔寨看似急於對美屈服,但是兩國從美國進口的佔比甚低,新加坡總理黃循財甚至「譴責」川普,各國財經首長也聚集曼谷共商對策,而較諸以往更緊密的元首互訪,都顯示這塊全球南方市場極爲重要的經濟板塊,正在加速整合應對世界變局,臺灣從早期的南向政策,到近年來推動的新南向,卻仍缺乏更縝密的政府支持與全方位運籌。
以泰國和越南市場爲例,這幾年更多的陸商和臺商紛紛進駐,陸商出海幾乎都是生產鏈一條龍上岸,背後更有中國大使館和中華總商會當有力靠山,因此總是一落地就鏗鏘有聲,也給當地市場帶來震撼,而臺商卻多半單打獨鬥,當地代表處不是沒有給力,奈何受制於國際環境資源有限,臺商羣組也不如陸商團結,歸根究底還是因爲新南向政策未能與時俱進,臺商只能各憑本事。
臺灣在第一輪的美中貿易戰,顯然過度向美國傾斜,更在美中尋求和解的棋局,陷入不知所措的迷航,賴清德日前接受日媒專訪,還「狀況外」呼籲各國應攜手打造「非紅供應鏈」,甚至主張美日韓菲應支撐臺灣「抗中」,臺灣以其陷溺在與全球瞬息萬變趨勢格格不入的政治腦洞,不如想想該如何找出路。
首先「非紅供應鏈」,已被川普認證根本不可能也不可行,關稅戰的數字攻防,不難看出眉角,美國財長坦承美中貿易不能脫鉤,兩岸經貿何嘗不是,臺灣除了美中市場的最佳出路,當然就是比鄰的東南亞,當初的南向和新南向,不就是看中這一點,因此除了必須加緊腳步,好好投注更多資源與奧援給進軍東南亞的臺商,更不宜將島內偏狹的意識形態帶到當地,自我受限和陸商保持距離甚至壁壘分明,「非紅供應鏈」在東南亞,更是不可能的任務。
東協各國的優勢,其實都已超越臺灣,賴清德就職週年民調低迷,不能繼續執迷於島內政治鬥爭,忙着清算政黨甚至所謂親中份子,然而要賴清德改善兩岸經貿似乎強人所難,但也必須積極幫臺灣找出路,更千萬不能將友好中國大陸的東協各國,也視同「敵對勢力」,當成「中共同路人」,那就無藥可救可救了。
東協各國元首奔走串門整合,時間不站在臺灣這邊,空間顯然更有限急迫,這一大塊新南向市場尤須好好把握,甚至當作兩岸關係之外的另一座橋樑,何況除了美國之外的新興市場加速成型,川普又隨時可能出賣臺灣利益,怎能當成唯一信仰迷信到底,打造「非美供應鏈」甚至相對安全靠譜。
520後賴清德要將臺灣帶往何處,民調數字呈現的是全民的惶恐,臺灣企業已經因爲美國因素受傷慘重,看着東協各國加速整合,更應重整新南向政策與實質作爲,與時俱進迎頭趕上。(作者爲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