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悼念總統府丁懋時資政(徐勉生)

前總統府資政丁懋時。(本報資料照片)

深受衆人,尤其是我輩外交人員敬重的總統府前資政丁公懋時辭世。丁公一生爲國貢獻心力,鞠躬盡瘁,堪稱典範。

丁公早年留學法國,精通法語,是外交部法語組年輕同仁的最愛。因爲法語組年輕同仁接待只說法語的訪賓,陪同拜會我政府首長時,必須充當即席口譯兼做紀錄。但是陪同法語訪賓拜會丁公時,則不必傳譯,只需記錄。有一次,我陪同一位母語爲英語的法國籍訪賓拜會時任外交部次長的丁公,沒想到丁次長直接用流利的英語跟訪賓交談,令我當場傻眼,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外交部同仁心目中,丁公是一位待人親切、體恤部屬的長官。無論擔任大使、司長、次長或是部長,從來沒有厲聲斥責部屬。我年輕時欠缺經驗,不時犯錯,但從未遭到丁公斥責,也從來沒有聽聞某人遭到丁公責罵。

丁公早年曾在非洲工作長達10年。對於落後國家的艱苦狀況有深切的體認。有一次,丁公跟我說他沒有去過海地,詢問我海地的艱苦狀況。我向丁公報告:海地首都太子港與美國邁阿密之間,每天有2至3班班機往返。丁公一聽,表示此一訊息已經足以瞭解海地的狀況。這是內行人說的話。因爲艱苦地區物資缺乏、醫療衛生條件不佳,固然不便。但是對外交通,尤其是連結先進城市是否便捷,纔是判定艱苦程度最重要的指標。

早些年,我政府在許多非洲友邦派駐農技團,農技團團員因爲長年與非洲農民一同下田工作,個個都是皮膚黝黑。也有人說,在非洲瘧疾普遍的地區長期服用抗瘧藥,不但傷肝,也會使皮膚變黑。丁公皮膚比一般人略黑,不知道是體質因素,還是長年在非洲工作的結果。

我在外交部外交學院工作時,史亞平次長覺得丁公經歷的事蹟,是我國當代外交史上重要的章節,應當做文字紀錄,就敦請丁公作口述歷史,由外交學院文筆流暢,打字超快的江慧芬秘書負責記錄,並用電腦繕打。列印後再送呈丁公核閱刪改。主要內容包括:開設駐盧安達大使館,在盧安達及薩伊成功推動農業合作,辦理我與中非共和國復交,在韓國建立良好政經關係,促成美國支持我國加入GATT及出售F-16戰機等經過情形。此一重要的外交史錄,或許不久將得以出版,供國人閱讀。(作者爲前駐海地大使)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