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 川普下逐客令 臺灣還有李斯嗎?(林保淳)

川普「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圖/路透社)

美國私立的哈佛大學成立於1636年,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歷史,始終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名校,歷年來更培養了不少優秀的學生,其中的外籍學生,更佔有4分之1的重量,可以說是推動全球進步的一所「搖藍大學」,也是世界各國設置大學的標竿,臺灣的淡江大學,在當初成立的時候,就是以「東方哈佛」爲終極目標的。

哈佛大學講究學術的獨立與自由,這對向來比較保守的川普政權來說,原就有格格不入、芒刺在背的反感,尤其是哈佛大學不理會政府強力壓制「反猶」聲浪的要求、且大力推行保守派所不能忍受的「DEI」(多元、公平、包容)的入學資格,早就讓政府川普感到不耐,屢屢強烈要求哈佛大學遵從,但哈佛大學秉持着一貫與政治劃清界線的學風,拒絕了川普的命令,即便是川普凍結了龐大的政府補貼,還是不肯屈服。

哈佛大學有27%的國際學生,而其中佔比最大的卻是中國籍學生,中國的崛起,被視爲對美國霸權瘩侵害與挑戰,而哈佛培養如此多的優秀中國學生,豈非等於「藉寇兵而齎盜糧」,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造成莫大的威脅?於是,川普於凍結補助之外,更釜底抽薪,索性乾脆以法令「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這是非常讓人震撼的決定,如果哈佛大學隱忍、遵從,則未來長春藤聯盟的諸多名校,恐怕也將會面臨同樣的壓力,對其聲望的損毀,簡直是難以想像的。

哈佛現任的校長加伯(Alan M. Garber)本是溫和派人士,但卻爲堅持哈佛辦學的傳統及精神,憤而起來抗爭,向聯邦法院控告川普違法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目前聯邦法院裁定「暫緩執行」,但後續會有若何的變化,則猶待觀察。

美國向來號稱「民族的鎔爐」,廣收博納,將全世界各地的菁英,攏聚於美國,不但留下來許多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致力於推動美國的進步,因而造就了強盛的美國,更因部分外籍生回到本國,因受到哈佛學風的影響,在其逐漸建立起聲名後,不僅遵循、接納了美國的思想,更往往也與美國交好,這也是全世界無處不向往美國的最大原因。我們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招收了這些外籍學生,就不可能造就目前安定穩固的世界格局。這與當初秦始皇之所以脫穎而出,掃滅六國一樣,所仰賴的無非就是六國的奇才異能之士。

秦始皇當政時,其實宗室對六國人才是十分忌憚的,認爲他們將掠奪了自家原有的權力與利益,因此「逐客」之議,甚囂塵上,還好這時出現了個李斯,以一篇理致堅強的〈諫逐客書〉,說服了秦始皇,取消了逐客之議,因而造就了秦國的壯盛強大。

儘管李斯這人的歷史評價不高,但無可否認的是,他的確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至少,〈諫逐客書〉的成效,就是有目共睹的。李斯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全天下的功業,都不是僅僅仰賴單一的個人或族羣就能完成的,羣策羣力,「泰山不辭細壤,河海不擇細流」,方能成就其「大」,秦國如此,美國又何嘗不是如此?

以此而言,川普倒真的有點像秦國的宗室,千算萬算,只爲自傢俬利打算,而未顧及全民,乃至於全世界的福祉,禁止哈佛招收國際學生,又何異於「逐客」?美國即便有些許人才,但眼界爲之窄小,氣度因之緊縮,難免既自高又自傲,一旦他國厲精圖治,美國的優勢是否能夠維持,就是一大問題了。

哈佛現任校長加伯,其實就是美國的李斯,他反對川普的政策,甚至出面控告川普違背美國憲法,算是有風骨、有遠見的一個學者,現在的問題,就看川普能否有秦始皇的智慧了。

其實,不僅僅是美國,目前國際情勢都有向內緊縮的趨勢,各大強國都爲自家的利益作盤算,短視淺見,無非以掌控自家政權爲目的。臺灣雖偏處一隅,又何嘗不是如此?在民進黨偏執的「去中」、「仇中」觀念下,國內的教育,幾乎狹隘到蛙伏於井底的地步,連民間的文化、學術交流,都備受限制,對於外省、客家、原住民、新住民(尤其是陸籍),也仍是處處充滿偏見,和秦國的宗室一樣,只許一黨獨大、一族興盛,將臺灣侷限於小小的一個圈子當中,夜郎自大,其見識之窄小,已經到了駭人的地步。更糟糕的是,我們看不到任何一個像李斯、加伯的人物,願意勇敢站出來,堅持學術尊嚴,與政治相抗衡,反而只看到奉承意旨的教育部長,猖狂悖逆,不但不提出諍言,竟然還想禁止兩岸的學術交流。再如此偏狹盲目下去,臺灣的未來,真的很難想像了。

(作者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